肝功能六项检查的是什么问
肝功能六项检查的是什么
-
肝功能六项检查包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ALT是肝细胞损伤敏感指标,AST升高常见多种疾病且AST/ALT比值有意义,总胆红素反映肝细胞及胆道情况,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特定黄疸等,总蛋白和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检查前需空腹等。
一、肝功能六项检查的具体项目及意义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大量释放入血,血清ALT活性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例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引起ALT升高。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肝脏相对娇嫩,在感染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ALT升高;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ALT升高需警惕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主要存在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AS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AST/ALT比值也有一定意义,例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升高往往比ALT更明显,AST/ALT比值常大于2。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需关注AST变化,因为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也会导致AST升高。
(三)总胆红素(TBil)
意义: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代谢产生的,可反映肝细胞的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以及胆道系统的通畅情况。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黄疸性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更容易出现生理性黄疸,若总胆红素过高可能发展为病理性黄疸,需密切监测;对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胆结石患者,需关注总胆红素变化,因为胆道梗阻可导致总胆红素升高。
(四)直接胆红素(DBil)
意义:直接胆红素是经肝细胞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又称为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直接胆红素升高需警惕胆道闭锁等疾病;对于有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人群,如肝癌患者,也可能出现直接胆红素升高。
(五)总蛋白(TP)
意义:总蛋白包括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总蛋白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之一,肝脏疾病时,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由于肝细胞受损,合成蛋白能力下降,可导致总蛋白尤其是白蛋白降低。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生长发育旺盛,对蛋白的需求大,若总蛋白尤其是白蛋白降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对于老年人,肝脏合成功能减退,也更容易出现总蛋白异常。
(六)白蛋白(ALB)
意义: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对于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如老年人食欲不佳时,需关注白蛋白水平;对于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白蛋白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预后可能较差。
肝功能六项检查通过对上述项目的检测,能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损伤程度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等。在进行肝功能六项检查前,需要空腹,一般禁食8-12小时,避免饮酒、剧烈运动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