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乙型肝炎急慢性的区别

乙型肝炎急慢性的区别

2025年09月30日 11:46:10
病情描述:

乙型肝炎急慢性的区别

医生回答(1)
  • 李绍强
    李绍强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在感染时间及病程、病毒学指标、肝脏病理、预后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区别。急性乙肝多在6个月内发病,病程短,多数可自愈,病毒学指标有特点,肝脏病理炎症坏死为主且纤维化轻;慢性乙肝感染超6个月,病情持续进展,病毒学指标、肝脏病理、预后等有不同表现,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感染乙肝也各有其情况特点。

    一、感染时间及病程区别

    急性乙型肝炎:通常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6个月内发病的情况。病程相对较短,多数患者可以自行清除病毒而痊愈。一般起病较急,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典型肝炎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HBV超过6个月,病毒持续存在,病程超过半年以上的情况。患者的病情会持续进展,可能逐渐出现肝脏炎症、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二、病毒学指标区别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学上可出现HBsAg阳性,同时抗-HBcIgM呈高滴度阳性,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滴度阳性,这是因为急性感染时机体刚刚产生免疫反应,以IgM型抗体为主。另外,HBVDNA载量一般相对较低,随着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病毒可能逐渐被清除,HBVDNA可转为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抗-HBcIgM一般呈阴性或低滴度阳性,而抗-HBcIgG呈阳性。HBVDNA载量通常较高,并且持续阳性,提示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

    三、肝脏病理区别

    急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表现主要为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可见点状坏死、嗜酸小体等,汇管区有炎症细胞浸润,但肝纤维化程度一般较轻。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有所差异。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可见汇管区炎症,轻度碎屑坏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有中度碎屑坏死,出现桥接坏死;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则有重度碎屑坏死,大量桥接坏死甚至多小叶坏死,且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

    四、预后区别

    急性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休息和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很少转为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部分患者病情会持续进展,少数患者可能在若干年后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慢性乙型肝炎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概率相对较高。新生儿感染HBV后,约90%会转为慢性携带状态;婴幼儿期感染HBV,约25%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对于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的肝脏病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激素分泌等,治疗上要谨慎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孕妇:急性乙型肝炎孕妇,一般胎儿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做好母婴阻断措施。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则需要在孕期密切监测肝功能、HBVDNA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合适的时机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如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降低胎儿感染HBV的几率。同时,要注意孕妇自身的肝脏负担,避免因孕期生理变化加重肝脏损害。

    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乙型肝炎时,肝脏的代偿能力下降,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而且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