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下肢水肿治疗应用什么问
冠心病下肢水肿治疗应用什么
-
冠心病合并下肢水肿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有利尿剂、ACEI或ARB等;病因治疗需改善心肌缺血(药物、介入、CABG)和控制心力衰竭(药物、非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体位调整和适度运动。
一、药物治疗
1.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液体潴留,从而减轻下肢水肿。例如袢利尿剂呋塞米等,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增加钠、氯排泄,同时伴随钾等的排泄,达到利尿消肿效果。对于冠心病合并下肢水肿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但需注意监测电解质等情况,老年人使用时更要关注电解质紊乱风险,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能力下降。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不仅可改善心肌重构,对冠心病患者有益,还能减轻水肿。ACEI如卡托普利等,ARB如氯沙坦等,它们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少醛固酮分泌,进而减少水钠潴留。但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这类患者本身肾血流依赖于血管紧张素Ⅱ的出球小动脉收缩作用,使用此类药物会导致肾血流急剧减少,加重病情;对于孕妇也禁用,因为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
二、病因治疗
1.改善心肌缺血
药物治疗: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可能导致下肢水肿,改善心肌缺血后有助于缓解水肿情况。但硝酸甘油可能会引起头痛等不良反应,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老年人对其更为敏感,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介入治疗: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置入支架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脏供血,从而减轻因心肌缺血导致的下肢水肿。但该治疗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夹层等,对于高龄、体质虚弱等患者风险相对更高,术前要进行全面评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等情况,通过搭建血管桥改善心肌供血,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减轻下肢水肿有帮助。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等,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加强术后监护。
2.控制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需在病情稳定时使用),可改善心肌重构,长期使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轻水肿。地高辛使用时需注意其治疗窗较窄,易发生中毒,要监测血药浓度,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更要调整剂量;美托洛尔使用时要注意患者心率等情况,对于心率过慢等患者要谨慎使用。
非药物治疗: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应少于5g,严重水肿时少于2g,有助于减少水钠潴留。对于有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表现的患者,要限制体力活动,根据心功能情况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心脏负担,影响下肢水肿的改善。
三、生活方式调整
1.体位调整: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家属要帮助定期变换体位,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加重水肿。
2.适度运动:在病情允许下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等,可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要根据患者心功能等情况调整,心功能较差的患者运动时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对于老年人,运动要更加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