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瘫七项自测问
什么是脑瘫七项自测
-
自测婴儿脑瘫可从姿势是否对称符合月龄、运动发育是否达对应里程碑、肌张力触感是否异常、原始反射是否延迟消失或出现异常、有无不自主异常运动、认知反应是否正常、喂养是否存在吸吮吞咽困难等方面进行,自测为初步筛查,发现疑似需及时带儿童到专业机构详细评估诊断,要体现自测局限性和就医必要性及儿童健康早期干预重要性。
一、姿势异常自测
观察婴儿在卧位、坐位等不同体位下的姿势状态。正常婴儿姿势对称且符合月龄发展规律,若脑瘫婴儿可能出现姿势不对称,如一侧肢体过度伸展或屈曲等异常姿势表现,需留意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婴儿姿势表现有差异,新生儿时期可能因原始反射影响有特定姿势,但随月龄增长会逐渐趋于正常对称姿势,若超出正常月龄阶段的姿势异常持续存在则需警惕。
二、运动发育迟缓自测
依据婴儿不同月龄应达到的运动发育里程碑来判断。例如2-3个月婴儿应能抬头,4-5个月能翻身,6-7个月能独坐,8-9个月能爬,1岁左右能站、走等。若婴儿在对应月龄未达到相应运动发育指标,如超过4个月仍不能抬头、超过6个月仍不能翻身等,需考虑运动发育迟缓可能,这可能与脑瘫相关,但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不同月龄婴儿运动发育特点不同,要准确对照各月龄正常运动发育标准进行评估。
三、肌张力异常自测
可通过轻柔触摸婴儿肌肉来感受肌张力情况。肌张力过高时肌肉触感较硬,肌张力过低时肌肉触感松软。正常婴儿肌张力处于适中状态,符合月龄发展需求。若发现婴儿肌肉肌张力明显异于正常月龄阶段表现,如持续肌张力过高导致肢体僵硬或持续肌张力过低导致肢体松软无力等,需进一步关注是否与脑瘫有关。不同年龄婴儿肌张力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时期肌张力相对稍高但随月龄增长会逐渐调整至合适状态。
四、反射异常自测
正常婴儿存在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且这些原始反射会随月龄增长逐渐消失。若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如拥抱反射在4-6个月仍未消失,或出现异常反射,如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存在等,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与脑瘫可能相关。不同月龄原始反射的正常消失时间和表现需清晰掌握,以此作为自测反射是否异常的依据。
五、异常运动模式自测
观察婴儿是否出现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如手足徐动,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无目的的缓慢扭曲运动;或出现震颤等异常运动模式。若婴儿存在此类异常运动模式且持续存在,需考虑脑瘫相关可能,不同年龄婴儿异常运动模式表现有差异,需结合具体月龄情况判断。
六、认知发育自测
关注婴儿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认知能力等。正常婴儿随月龄增长会逐渐对周围事物有正常的认知反应,如能注视物体、对声音有反应等。若脑瘫婴儿出现认知发育落后,如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认知能力明显低于正常月龄婴儿水平等,需考虑可能与脑瘫有关。不同月龄婴儿认知发育有不同阶段特点,要对照正常认知发育标准评估。
七、喂养困难自测
观察婴儿喂养时是否存在吸吮无力、吞咽困难等情况。脑瘫婴儿可能因口腔肌肉控制等问题出现喂养困难,如吃奶时难以协调吸吮和吞咽动作,导致吃奶效率低、容易呛奶等。不同年龄婴儿喂养能力有差异,若婴儿喂养困难情况超出正常月龄阶段表现且持续存在,需考虑可能与脑瘫相关。在进行自测时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婴儿的特点,若自测发现有疑似脑瘫表现,应及时带儿童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和诊断,自测仅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且要对家长进行正确引导,让其了解自测的局限性和进一步就医的必要性,体现人文关怀,考虑到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和早期诊断干预的关键意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