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是什么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是什么

2025年09月30日 11:21:00
病情描述: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李绍强
    李绍强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HDV为缺陷病毒,需依赖嗜肝DNA病毒提供外壳蛋白才能装配完整病毒颗粒,其发生与传染源(丁型肝炎患者、HDV携带者及HBV/HDV合并感染者)、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易感人群(HBV感染者,有高危生活方式或慢性HBV感染活动期的HBV感染者更易感染且病情可能更重)相关。

    一、传染源

    1.丁型肝炎患者及HDV携带者:丁型肝炎患者和HDV携带者的血液及体液中含有HDV,是主要的传染源。急性丁型肝炎患者在潜伏期、急性期及恢复期早期,血液中均可存在HDV。慢性HDV携带者则长期携带HDV,持续排放病毒。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HDV,但一般来说,成年人感染HBV后,若同时感染HDV,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丁型肝炎。儿童感染HDV相对较少见,且感染后发生慢性化的风险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儿童感染HDV后是否发展为慢性主要取决于是否同时感染HBV以及自身的免疫状态等。

    性别因素: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感染HDV后,在感染过程及病情发展等方面并无显著因性别而导致的特异性差异,但在一些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或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时,可能会因性别相关的机体免疫等差异而有不同表现。

    2.HBV/HDV合并感染者:因为HDV是缺陷病毒,必须在HBV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感染人体,所以HBV/HDV合并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其体内同时存在HBV和HDV,会持续排放两种病毒,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二、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输血及血制品:过去由于对献血者的筛查不全面,输入被HD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是HD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随着血制品筛查手段的不断完善,这种传播方式已大幅减少,但仍有一定的发生风险,尤其是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操作或使用未经严格筛查的血制品时。

    注射、针刺等:共用注射器、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使用被HD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未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针灸针等)进行有创操作等,都可能导致HDV通过血液传播。例如,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消毒不严格的地区或场所,因注射、针刺等引起的HDV传播时有发生。

    2.母婴传播:HBV/HDV合并感染的母亲可将病毒传给婴儿,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等而被感染。但母婴传播的发生概率与母亲体内HBV及HDV的复制水平等有关,母亲病毒载量高时,母婴传播风险相对较高。

    3.性传播:与HBV/HDV合并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可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HDV。在性活跃人群中,尤其是多个性伴侣者,性传播的风险增加。

    三、易感人群

    1.HBV感染者:由于HDV必须依赖HBV提供外壳蛋白才能感染人体,所以HBV感染者是HDV的易感人群。HBV感染者的肝脏细胞表面存在HBV的外壳蛋白,为HDV提供了感染的“桥梁”,使得HDV能够进入肝细胞进行感染复制。

    生活方式因素:一些有高危生活方式的HBV感染者,如静脉药瘾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多个性伴侣者等,其感染HDV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HBV感染者。例如,静脉药瘾者因共用注射器,频繁暴露于含有HDV的血液,从而大大增加了感染HDV的机会;多个性伴侣者则因性传播风险增加,更容易感染HDV。

    病史因素:本身患有慢性HBV感染且病情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其肝脏细胞损伤较为严重,机体免疫状态也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此时感染HDV后,发生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往往更为严重,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丁型肝炎,甚至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后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