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超声表现问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
肝硬化时超声表现有肝脏大小和形态改变,早期大小可能正常或轻度增大、形态改变不明显,晚期体积缩小、左叶和右叶比例失调且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且分布不均匀,可见弥漫性或局限性结节;门静脉系统有门静脉内径增宽、脾大及侧支循环形成;胆囊有胆囊壁水肿、缩小;腹水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无回声区,少量在肝肾隐窝等部位,中量或大量时整个腹腔可见大片无回声区,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超声表现会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病理过程一致。
晚期:肝脏体积缩小,左叶和右叶比例失调,肝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老年患者由于肝脏本身功能逐渐衰退,肝硬化晚期肝脏缩小可能更显著;女性患者在肝硬化过程中,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肝脏形态改变的影响与男性有所不同,但主要还是以肝脏体积缩小和表面结节状改变为主。
实质回声改变
回声增粗、增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这是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紊乱。在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中,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加速肝脏实质回声的改变;肥胖患者由于脂肪浸润等因素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回声改变,但机制不同。
结节形成:可见弥漫性或局限性的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弥漫性结节在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中都可能出现,局限性结节需要进一步鉴别良恶性。对于有肝硬化家族史的人群,结节形成的监测更为重要;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肝硬化时结节形成的超声表现可能与非妊娠期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一致。
门静脉系统改变
门静脉内径增宽:正常门静脉内径约1.3cm以下,肝硬化时门静脉内径≥1.3cm。这是因为门静脉高压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回流障碍。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下降,门静脉增宽可能更易被发现;有门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门静脉增宽的同时可能伴有血栓相关的超声表现。
脾大:脾厚≥4cm,脾静脉内径增宽。脾大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表现之一,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酒精对脾脏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能加速脾大的发生;儿童肝硬化时脾大的超声表现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脾脏相对体积较大,诊断标准可能略有不同,但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脾大机制是相似的。
侧支循环形成: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脐静脉开放、腹膜后静脉曲张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表现,在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中,侧支循环形成的超声发现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肝硬化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超声表现可能与其他病因有所差异,但原理相同。
胆囊改变
胆囊壁水肿: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这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胆囊壁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在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中,胆囊壁水肿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对于合并胆道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胆囊壁水肿的超声表现可能会与单纯门静脉高压导致的有所不同,但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进行鉴别。
胆囊缩小:部分患者可出现胆囊缩小,与肝脏萎缩、胆汁分泌和浓缩功能改变有关。老年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衰退更明显,胆囊缩小的情况可能相对多见;女性肝硬化患者在激素水平影响下,胆囊功能的改变可能对胆囊大小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由肝硬化的基本病理过程决定。
腹水
超声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无回声区:少量腹水时,可在肝肾隐窝等部位发现少量无回声区;中量或大量腹水时,整个腹腔可见大片无回声区。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儿童肝硬化出现腹水时,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状况的评估,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腹水对其营养和生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妊娠期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要考虑到妊娠本身对腹腔压力等的影响,以及对胎儿的潜在影响,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