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问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
-
先天性心脏病可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多种并发症,不同并发症有各自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表现,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因心内异常血流通道等致细菌附着繁殖,婴幼儿等易患,有发热等表现;心力衰竭因心脏结构功能异常致心肌重构,年龄小等风险高,有呼吸急促等表现等。
一、感染性心内膜炎
1.发生机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内存在异常血流通道,内皮损伤等因素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附着繁殖,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例如室间隔缺损时,左向右分流使血流冲击心内膜,为细菌定植创造条件。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方面,有先天性心脏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疗控制的患者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上,不注意卫生等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3.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心脏杂音改变、皮肤瘀点等表现,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二、心力衰竭
1.发生机制: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肺循环血量增加,左心负荷加重,长期可导致心肌重构,引发心力衰竭。以房间隔缺损为例,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血液左向右分流,右心负荷增加,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
2.影响因素:年龄越小,心脏代偿能力越差,先天性心脏病引发心力衰竭的风险越高;病史中先天性心脏病未及时矫治,病情逐渐进展易导致心力衰竭;若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活动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3.表现:患儿可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年长儿可表现为乏力、活动耐力下降、水肿等。
三、肺动脉高压
1.发生机制: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会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或流出道梗阻,长期可导致肺血管重构,引起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血液持续流入肺动脉,肺血管阻力逐渐增高,进而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血管适应性尚好,但若病情未控制,随年龄增长肺血管重构加剧,肺动脉高压风险增加;病史中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影响肺动脉高压发生,如复杂先心病更易引发肺动脉高压;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有助于病情控制。
3.表现:患者可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严重时可出现发绀等表现,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发现肺动脉压力升高相关指标。
四、心律失常
1.发生机制: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或心肌结构改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房、心室扩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2.影响因素:年龄不同,先天性心脏病伴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风险有差异,婴幼儿先心病心律失常表现可能更不典型;病史中先心病的类型、病变部位等决定了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如法洛四联症患者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生活方式一般不是直接诱因,但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发作。
3.表现: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表现,心电图等检查可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五、脑血管意外
1.发生机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若存在右向左分流,如法洛四联症的艾森曼格综合征阶段,静脉血可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血液中含氧量降低,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脑血管意外。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且有右向左分流先心病未得到纠正的患者,血栓形成风险更高;病史中先心病的分流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是关键因素;生活方式中若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先心病导致的缺氧等因素相关),也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
3.表现: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血管病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