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缓解着凉了总小便问
怎么缓解着凉了总小便
-
着凉后总小便可从明确原因入手,通过非药物方法缓解,包括保暖、调整饮水量和饮水时间、膀胱训练等,儿童和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有特别注意事项,儿童要观察精神等情况,老年人要防起夜摔倒及及时就诊。
一、明确着凉后总小便的原因
着凉后总小便可能是因为寒冷刺激导致泌尿系统的神经调节发生变化,使得膀胱的敏感性增加,或者引起了轻微的泌尿系统炎症反应等。例如,寒冷环境下,人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被打破,影响到膀胱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一)保暖措施
针对不同人群:对于儿童,要注意保暖腹部和下肢,可适当增加衣物,使用温暖的被褥等;成年人则要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再次受凉加重症状。因为持续的寒冷刺激会进一步影响泌尿系统的功能,做好保暖能从根源上减少寒冷对泌尿系统的不良影响。比如儿童穿着合适厚度的棉衣、棉裤,成年人选择加绒的外套等。
具体保暖部位:重点保暖下腹部和会阴部,下腹部有膀胱等器官,会阴部也与泌尿系统相关,保持这些部位温暖可以缓解膀胱的应激性。可以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儿童使用暖水袋时更要格外小心,温度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即可。
(二)调整饮水量和饮水时间
合理控制饮水量:在着凉后不要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而是少量多次饮水。一般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00-150毫升左右。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比如学龄前儿童每次饮水量可在50-100毫升。因为短时间大量饮水会加重膀胱的负担,而少量多次饮水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同时不会过度刺激膀胱。
调整饮水时间:尽量避免在晚上临睡前大量饮水,尤其是儿童,晚上临睡前1-2小时应减少饮水。成年人也应注意,晚上过多饮水会导致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同时也会加重着凉后总小便的情况。可以将饮水量适当分配到白天,比如上午9-11点、下午3-5点等时间段均匀饮水。
(三)膀胱训练
对于儿童:可以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来进行膀胱训练。比如开始时每隔1小时左右让儿童尝试排尿,然后逐渐延长到1.5小时、2小时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儿童鼓励和引导,让儿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家长可以给儿童设定一个小目标,每成功延长一次排尿间隔时间就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儿童的积极性。
对于成年人:同样可以采用膀胱训练的方法。白天有意识地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比如从原来的2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到2.5小时、3小时等。在工作或学习时,可以通过自我提醒来关注排尿的感觉,当有尿意时先尝试忍耐一段时间,从3-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忍耐的时间,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忍耐导致排尿困难。
三、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着凉后总小便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排尿量等情况。如果儿童除了总小便外,还伴有发热、尿痛、血尿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同时,在进行保暖、饮水调整等措施时,要更加细心,比如给儿童选择柔软、舒适且保暖性好的衣物,避免使用过硬或不舒适的衣物刺激儿童皮肤。另外,儿童的膀胱功能还在发育中,着凉后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家长要更加关注儿童的泌尿系统健康状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着凉后总小便时,要注意避免因为频繁起夜而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老年人的骨骼相对脆弱,起夜时要缓慢起身,使用扶手等辅助设施。同时,老年人的泌尿系统功能也在逐渐衰退,着凉后更要注意保暖和饮水的调整。如果老年人总小便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如尿急、尿痛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等,着凉可能会加重这些疾病的症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