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心肌梗塞的前兆及抢救

心肌梗塞的前兆及抢救

2025年09月30日 10:06:49
病情描述:

心肌梗塞的前兆及抢救

医生回答(1)
  • 马为
    马为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心肌梗塞前兆有胸痛(部位多样、性质剧烈持续久且硝酸甘油难缓解)、全身症状(低热、乏力)、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等)、心悸等;抢救时需立即停止活动、呼叫急救、原地等待并保持呼吸通畅,心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可遵医嘱用药物辅助。

    一、心肌梗塞的前兆

    1.胸痛表现

    疼痛部位:多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年龄较大人群、有心血管病史人群可能对疼痛的放射部位感知不典型,女性患者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的情况相对更多见。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人群,血管内皮易受损,发生心肌梗塞前兆胸痛的风险可能增加。

    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能表现为烧灼感。一般疼痛程度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或缓解不明显。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由于神经病变,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心肌梗塞前兆的胸痛可能不典型,更易被忽视。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无明显感染灶。这是因为心肌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全身性反应。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发热等全身症状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发生心肌梗塞时发热表现可能不突出。

    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本身身体机能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发生心肌梗塞前兆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易被归咎于生活方式因素而被忽视。

    3.其他表现

    胃肠道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比如有的患者表现为类似胃痛的症状,对于有胃部基础疾病的人群,这种前兆表现更具迷惑性,容易延误心肌梗塞的判断。

    心悸:感觉心跳加快、心慌,可能伴有心律不齐。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病史的人群,出现心悸时更需警惕是否为心肌梗塞前兆,因为本身的心脏问题可能会干扰对新出现心悸症状的判断。

    二、心肌梗塞的抢救

    1.立即停止活动

    患者应立即原地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防止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情况。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心肌梗塞发生时,停止活动都是首要的急救措施,以减少心脏负担。

    2.呼叫急救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向急救人员准确描述患者的症状、所在位置等信息。对于独居的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家中应提前放置急救联系卡片等,方便在发病时能快速获取帮助,周围人发现其发病时也应尽快呼叫急救。

    3.原地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在等待过程中,若患者有条件应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胸部的衣物,保持呼吸通畅。对于肥胖人群,解开衣物更有助于呼吸;对于有假牙的患者,应检查假牙是否松动,必要时取出,防止假牙脱落堵塞气道。

    4.心肺复苏(CPR)操作(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

    胸外按压:将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cm。对于儿童患者,胸外按压的部位和方法有所不同,儿童应使用单手或双手环抱按压法,按压频率和深度也有相应的儿童标准要求。

    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方法,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直到急救人员到来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5.药物辅助(若有条件且急救人员现场有相应药物)

    如现场有阿司匹林等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让患者嚼服阿司匹林,有助于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进一步形成,但必须严格遵循现场急救人员的指导,不能自行随意给药。特殊人群如哮喘患者等使用阿司匹林需谨慎,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急救人员判断是否适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