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病人装了心脏起搏器有什么后遗症

病人装了心脏起搏器有什么后遗症

2025年09月30日 21:42:31
病情描述:

病人装了心脏起搏器有什么后遗症

医生回答(1)
  • 张定国
    张定国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后遗症,包括感染,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特殊人群表现不同;起搏器相关综合征,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特殊人群表现有差异;导线相关并发症,包括导线脱位和导线断裂或绝缘层破损,各自有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特殊人群特点;电池耗竭,有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特殊人群情况;还有膈肌刺激和皮肤过敏反应等少见后遗症,各有其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特殊人群表现。

    影响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风险会增加;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也更易发生感染;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等也会增加感染发生几率。

    特殊人群: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且感染后可能影响心脏起搏器功能及身体生长发育等,需特别注意术后切口护理及全身状况监测。

    起搏器相关综合征

    发生情况:主要见于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率约为1%-10%。当起搏器功能异常时,会导致心室和心房收缩不同步,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出现头晕、乏力、气短、低血压等一系列症状。

    影响因素:与起搏器的参数设置不当、患者本身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等有关。比如患者本身存在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同时合并心脏扩大等情况时,更易发生起搏器相关综合征。

    特殊人群: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若发生起搏器相关综合征,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密切关注起搏器参数调整及患者症状变化。

    导线相关并发症

    导线脱位

    发生情况:发生率约为1%-5%。导线可能会从植入的位置发生移位,导致起搏器不能正常感知心脏电信号或不能正常发放起搏信号。

    影响因素: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不当有关,比如术后过早进行大幅度的上肢活动等;患者自身心脏跳动导致的心脏位置变化等也可能引起导线脱位。

    特殊人群:儿童患者由于身体活动相对较频繁且难以很好配合术后限制活动的要求,导线脱位的风险相对成人更高,需要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术后上肢活动情况等。

    导线断裂或绝缘层破损

    发生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影响起搏器功能。随着起搏器使用时间延长,导线可能出现疲劳断裂或绝缘层破损导致短路等情况。

    影响因素:与导线的材质、患者活动量大小等有关,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导线受到的机械应力更大,更易出现导线相关问题。

    特殊人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身体活动导致导线受到的应力变化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定期进行导线相关检查监测。

    电池耗竭

    发生情况:起搏器的电池有一定使用寿命,单腔起搏器电池一般可使用5-10年,双腔起搏器电池使用寿命相对短些,约3-7年。当电池耗竭时,起搏器将无法正常工作。

    影响因素:与起搏器的类型、患者心脏起搏依赖程度等有关,长期高频率起搏的患者电池耗竭相对更快。

    特殊人群:儿童患者如果需要长期依赖起搏器,由于其生长发育,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评估起搏器电池情况,因为儿童的心脏起搏需求可能随生长而变化,电池耗竭可能会更早影响其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等。

    其他少见后遗症

    膈肌刺激

    发生情况:发生率较低,约为0.1%-1%。当起搏器导线刺激到膈神经时,可能会引起膈肌不自主收缩。

    影响因素:与导线的位置有关,导线位置靠近膈神经时易发生。

    特殊人群:儿童患者由于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膈神经位置相对可能有不同,发生膈肌刺激的表现及影响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仔细观察和监测。

    皮肤过敏反应

    发生情况:较少见,可能是对起搏器囊袋使用的材料等过敏,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等。

    影响因素:与患者个体的过敏体质有关。

    特殊人群:过敏体质的儿童患者发生皮肤过敏反应的风险更高,需要在植入起搏器前进行相关过敏筛查,并在术后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