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2025年09月30日 10:42:22
病情描述: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医生回答(1)
  • 李绍强
    李绍强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肝功能衰竭需从临床症状与病史评估、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病因学检查等方面综合评估。临床症状起病急骤,有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肝性脑病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迅速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出现“胆酶分离”;影像学超声见肝脏体积缩小,CT或MRI可排除其他病变;病因学需查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指标来明确病因。

    一、临床症状与病史评估

    1.起病情况:急性肝功能衰竭起病急骤,通常在数周内出现肝功能急剧恶化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因感染、遗传代谢病等起病,成人可能因药物、病毒性肝炎等起病。例如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可能有不明原因的黄疸迅速加深、精神萎靡等表现,成人可能有近期服用肝毒性药物史或病毒性肝炎发作史。

    2.主要症状:患者常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程度不断加重;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是由于肝功能衰竭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还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相关表现,如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功能严重受损,代谢紊乱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肝性脑病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烦躁、嗜睡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迅速升高,通常大于171μmol/L,且每日上升≥17.1μmol/L,这是因为肝细胞大量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对于新生儿,正常胆红素水平与成人不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其特定范围,而急性肝功能衰竭时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会远超正常范围且进展迅速。

    2.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这是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严重受损,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不同年龄人群的凝血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凝血指标有其自身特点,在评估急性肝功能衰竭时需结合儿童的正常范围来判断。

    3.肝功能相关酶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早期可能升高,但随后可能下降,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是因为大量肝细胞坏死,酶释放后又因肝细胞功能严重丧失而不再大量释放。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见肝脏体积缩小,尤其是右叶缩小明显,这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肝脏体积变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肝脏超声表现可能因肝脏大小、结构等差异有不同的观察重点,儿童肝脏相对较大,超声观察时要注意与儿童正常肝脏超声表现对比。

    2.CT或MRI检查:可发现肝脏密度或信号改变,有助于排除其他肝脏病变导致的类似表现。例如能排除肝脏肿瘤、脓肿等病变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类似表现。在评估时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

    四、病因学检查

    1.病毒性肝炎相关检查: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等,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好发年龄等不同,例如甲型肝炎多感染儿童和青少年,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可在各年龄人群发病,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2.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检查:询问用药史,检测相关药物代谢酶等指标,明确是否为药物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不同药物对肝脏损伤的机制不同,某些药物可能对特定年龄人群更易导致肝损伤,如儿童对某些抗生素的肝毒性更敏感。

    3.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检查:对于怀疑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进行相关代谢指标检测,如氨基酸、有机酸、酰基肉碱等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遗传代谢异常。不同遗传代谢性疾病有其特定的好发年龄和临床表现特点,例如尿素循环障碍多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发病,表现为高氨血症等相关症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