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如何确诊问
心梗如何确诊
-
心梗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症状、既往史等,体格检查监测生命体征、检查心脏体征,心电图检查包括常规和动态心电图,血液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有CK-MB和肌钙蛋白,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儿童青少年诊断需注意其特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金标准”,有创但有严格适应证时价值无可替代。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胸痛的特点,如胸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放射等。例如,心梗患者的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等。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以及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这些因素都与心梗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心梗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减慢等情况。
2.心脏体征:检查心脏有无异常杂音、心音改变等。部分心梗患者可能出现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奔马律等。
三、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是诊断心梗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典型的心梗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病理性Q波形成以及T波倒置等动态演变过程。例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时,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背向梗死部位的导联则出现ST段压低。但并非所有心梗患者的心电图都能立即出现典型改变,有时需要多次复查心电图以观察动态变化。
2.动态心电图: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或发作不频繁的心梗患者,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及心梗的心电图改变。
四、血液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早期诊断心梗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在心梗发生后3-8小时开始升高,10-36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呈正相关。
2.肌钙蛋白(cTn):包括cTnT和cTnI,是诊断心梗更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心梗发生后3-6小时即可升高,cTnI可持续10-14天,cTnT可持续2-14天。肌钙蛋白的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对心梗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观察心肌的运动情况。心梗患者可能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如运动减弱、消失或矛盾运动等。同时,还可以发现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对于可疑心梗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2.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梗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部位和程度等情况。不仅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心梗,还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如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依据。但冠状动脉造影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对比剂过敏、冠状动脉痉挛等,但在有严格适应证的情况下,其诊断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对于有典型心梗症状且心电图等检查高度怀疑心梗,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较差,心梗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胸痛不明显,而以呼吸困难、晕厥等其他表现为首发症状,在诊断时需要更加仔细地询问病史和进行全面检查。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且更容易出现无痛性心梗,在诊断过程中要重视血糖等相关指标的监测以及心电图等检查的动态观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心梗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发生心梗,在诊断时要结合其特殊的病史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