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肝脏疾病有什么症状问
患肝脏疾病有什么症状
-
肝脏疾病有多种常见症状,消化系统相关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有皮肤巩膜黄染;全身症状有乏力、发热;肝区相关有肝区疼痛;出血倾向相关有牙龈出血、鼻出血,不同人群患病表现及需关注的方面各有不同。
食欲减退: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参与多种消化相关物质的代谢等功能。当患肝脏疾病时,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至关重要,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尤其对油腻食物的耐受度明显降低。儿童若患肝脏疾病出现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快速阶段,需要充足营养摄入,食欲减退会使营养物质摄取不足。
恶心、呕吐:肝脏疾病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一方面,肝脏疾病导致的毒素积累可能刺激胃肠道;另一方面,肝脏疾病影响胆汁等消化液的正常代谢,使得食物消化过程受阻,进而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对于女性患者,怀孕合并肝脏疾病时出现恶心、呕吐需格外注意与妊娠反应鉴别,同时要关注肝脏疾病对母婴的影响。
腹胀:肝脏疾病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影响门静脉压力等,进而引起胃肠道淤血,使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增多,导致腹胀。老年人患肝脏疾病出现腹胀时,由于其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腹胀可能会加重其不适,影响生活质量,还需警惕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肝脏具有代谢胆红素的重要功能,当肝脏疾病发生时,如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肝炎)、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结石、肿瘤等导致胆道梗阻),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过程出现障碍,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巩膜等组织中,导致皮肤、巩膜黄染。新生儿若出现肝脏疾病导致黄疸,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过高的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这是儿科肝脏疾病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情况,与成人黄疸的处理有很大不同,成人更多关注肝脏疾病本身,而新生儿黄疸需关注神经系统损伤风险。
全身症状
乏力:肝脏疾病时,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能量产生不足,同时毒素在体内堆积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长期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乏力感可能较为明显,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不同年龄的患者乏力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参与原本喜爱的活动;老年人则可能在日常简单活动后就感到疲惫不堪。
发热:某些肝脏疾病,如细菌性肝脓肿,除了有肝脏局部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为弛张热或稽留热。而病毒性肝炎等也可能伴有低热情况。女性患者在肝脏疾病伴有发热时,要注意与其他妇科相关发热性疾病鉴别,同时关注发热对肝脏疾病病情的影响,发热会增加机体代谢负担,可能加重肝脏损伤。
肝区相关症状
肝区疼痛:肝脏表面有肝包膜,当肝脏发生炎症、肿大等情况时,肝包膜受到牵拉,可引起肝区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炎症性肝脏疾病如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肝区隐痛,而肝脏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可能导致肝区持续性胀痛或刺痛。儿童肝区疼痛表述可能不清晰,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儿童的异常表现,如是否频繁用手触摸右上腹等;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肝区疼痛可能被忽视,延误病情。
出血倾向相关症状
牙龈出血、鼻出血:肝脏能合成多种凝血因子,肝脏疾病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牙龈出血、鼻出血等情况可能会加重,需要关注肝脏疾病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程度,以及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出血进一步加重。儿童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时,除考虑肝脏疾病外,还需排除血液系统等其他疾病,因为儿童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有多种病因,肝脏疾病只是其中之一。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