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怎么看心率问
心电图怎么看心率
-
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正常成人60-100次/分钟,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电图计算心率有常规计数法(小方格、大格计数)和心率失常时的调整方法(10秒内QRS波群个数乘6),不同人群如儿童、运动员、有病史人群计算心率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要准确识别QRS波群,结合自身情况正确计算心率。
一、心率的定义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但会受到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儿童心率通常比成人快,新生儿心率可达120~140次/分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近成人水平;女性心率一般比同龄男性稍快;经常运动的人静息心率可能较慢,这是因为运动训练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改善,从而在安静时心率相对较低。
二、心电图上计算心率的方法
(一)常规计数法
1.小方格计数法
心电图记录纸由纵横相间的小方格组成,横向小方格代表时间,纵向小方格代表电压。一般来说,心电图上相邻两个R-R间期(两个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占的小方格数可用于计算心率。因为横向每一小格代表0.04秒,所以先数出两个R-R间期之间的小方格数,然后用1500除以小方格数,得到的就是心率(次/分钟)。例如,两个R-R间期之间有30个小方格,那么心率=1500÷30=50次/分钟。
原理是:由于心率(次/分钟)=60秒÷每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秒),而每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秒)=小方格数×0.04秒,所以心率=60÷(小方格数×0.04)=1500÷小方格数。
2.大格计数法
心电图上还有大格,每个大格由5个小方格组成,代表0.2秒(5×0.04秒)。数出两个R-R间期之间的大格数,然后用300除以大格数得到心率。比如两个R-R间期之间有5个大格,心率=300÷5=60次/分钟。原理是每个大格0.2秒,60秒÷0.2秒/大格=300,所以心率=300÷大格数。
(二)心率失常时的计算调整
当心率过快或过慢,心电图上R-R间期极不规则时,可采用数10秒内的QRS波群个数,然后乘以6得到心率。例如,10秒内数得有20个QRS波群,那么心率就是20×6=120次/分钟。这种方法在心律不齐时更便于快速估算心率,但需要注意准确性,要确保数的是完整的10秒内的QRS波群数量。
三、不同人群心电图心率计算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心电图计算心率时,由于儿童心率本身波动较大,在使用小方格或大格计数法时,要准确识别QRS波群。儿童的心脏电活动相对不稳定,有时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心律不齐等情况,这时候数10秒内QRS波群个数再乘以6的方法可能更适用,但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确保计数准确。例如,对于婴幼儿,心电图记录时要尽量保持其安静,避免因哭闹等导致心率不准确,在计算心率时要仔细辨认每个QRS波群,防止误数或漏数。
(二)运动员
运动员静息心率较慢,在计算心率时,使用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但要注意其心率可能低于正常范围(<60次/分钟),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长期运动训练使心脏功能增强。当运动员进行运动后,心率会明显加快,此时计算心率时要根据运动后的心电图情况,准确应用相应的计数方法,同时要考虑运动对心电图波形和心率计算的影响,确保结果准确反映实际心率状态。
(三)有病史人群
对于有心脏疾病史的人群,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患者,其心电图上的心率计算除了要遵循基本的计数方法外,还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例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率变化,心律失常患者本身就存在心律不齐等情况,在计算心率时要特别注意QRS波群的识别准确性,避免因心电图本身的异常情况导致心率计算错误,从而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和后续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