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骨关节炎和风湿区别

骨关节炎和风湿区别

2025年09月30日 16:58:47
病情描述:

骨关节炎和风湿区别

医生回答(1)
  • 姚中强
    姚中强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以关节软骨退变等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诱因多样,表现为关节疼痛等,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特点,治疗分非药物、药物及手术,预后呈进展性但规范治疗可改善;风湿性关节炎多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累及大关节呈游走性等,实验室检查有相应指标,治疗包括抗感染、抗风湿等,多数可临床治愈但部分可累及心脏影响预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创伤、关节过度使用等是常见诱因,发病机制与软骨细胞代谢异常、炎症介质参与等有关。

    风湿:通常指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多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免疫反应异常在其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二、临床表现

    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初期为轻微钝痛,随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时加重;关节肿胀,早期因关节积液等引起,晚期可因骨质增生等导致;关节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等,多见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

    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疼痛程度较剧烈;常伴有发热、咽痛、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表现,病情缓解后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但可反复发作,多次发作后易累及心脏,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三、实验室检查

    骨关节炎:血常规一般无异常,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关节液检查可见关节液黏稠度降低,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影像学检查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骨赘形成等,CT及MRI可更早发现软骨、半月板等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自身抗体检查,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可出现抗核抗体(ANA)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四、治疗原则

    骨关节炎: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非药物治疗包括减轻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关节制动与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营养软骨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等);对于严重关节畸形、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其身体机能,老年人可能更注重药物副作用及手术耐受性;肥胖患者需强调减重以减轻关节负担。

    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主要是消除链球菌感染灶、抗风湿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抗风湿治疗常用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等)、糖皮质激素等;同时注意休息,关节肿痛明显时需制动。儿童患者患风湿性关节炎时,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女性患者在病情活动期需注意避孕等情况,避免一些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有心脏病史患者在使用抗风湿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心脏情况。

    五、预后

    骨关节炎:病情呈进展性,随年龄增长和病情发展,关节功能逐渐下降,但通过规范治疗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可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风湿性关节炎: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临床治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因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功能受损,影响预后,儿童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心脏等重要器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