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脑梗塞多走路会有好处吗

脑梗塞多走路会有好处吗

2025年09月30日 20:19:32
病情描述:

脑梗塞多走路会有好处吗

医生回答(1)
  • 陈燕
    陈燕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脑梗塞患者多走路有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控制体重、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状态等好处,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注意步行环境安全,关注身体反应,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多走路对脑梗塞患者的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脑梗塞患者,适当多走路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研究表明,规律的步行运动能够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增加血管弹性,促进血液更顺畅地在血管中流动,有助于为大脑组织更好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大脑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一项针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研究发现,坚持一定强度步行锻炼的患者,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血液黏稠度降低,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2.帮助控制体重

    脑梗塞患者往往存在运动减少的情况,容易出现体重超标。多走路可以消耗热量,有助于控制体重。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BMI保持在18.5-23.9之间)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有益,因为过重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而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等指标,减少脑梗塞复发的风险。比如,体重每减轻5%-10%,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这对脑梗塞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积极作用。

    3.改善心肺功能

    走路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心肺功能的改善可以提高身体的摄氧能力,进而促进大脑的氧供。研究显示,经常进行步行锻炼的脑梗塞患者,其最大摄氧量会有所提高,这意味着身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氧气,为大脑的正常代谢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有利于脑梗塞的康复。

    4.调节心理状态

    脑梗塞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对预后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多走路可以通过促进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内啡肽具有类似吗啡的镇痛和抗焦虑作用,能够让患者感到放松和愉悦,有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康复治疗,对脑梗塞的康复起到辅助作用。

    二、注意事项

    1.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

    脑梗塞患者在开始多走路之前,应先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肢体活动能力等。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刚发生脑梗塞不久、存在严重头晕等症状的患者,不宜立即进行过多走路。一般来说,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从短时间、低强度的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和强度。例如,初始可每天步行5-10分钟,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80步,然后根据身体适应情况,每周逐渐增加步行时间5-10分钟,速度可适当提高。

    2.注意步行环境安全

    脑梗塞患者在走路时要选择平坦、无障碍的环境,避免在凹凸不平或有障碍物的地方行走,以防摔倒。对于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有人陪同行走。比如,在公园、小区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较为合适,避免在马路上车流量大且路况复杂的地方独自步行。

    3.关注身体反应

    患者在走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加重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步行,坐下休息,并及时告知医生。例如,如果在步行过程中突然感到头晕明显,甚至有站立不稳的情况,应马上找安全的地方坐下,防止摔倒受伤。

    4.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脑梗塞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走路时要注意步伐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步行辅助器具,如手杖等,以增加稳定性,减少跌倒风险。

    女性患者:女性脑梗塞患者在走路时要注意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等不利于步行的footwear。同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步行计划,避免在月经期间或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过度增加步行强度。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在走路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对于血压控制不稳定(血压过高或过低)、冠心病发作不稳定期的患者,要谨慎进行走路锻炼,遵循医生根据基础疾病制定的个性化运动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