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2025年09月30日 20:14:24
病情描述: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医生回答(1)
  • 张引强
    张引强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向他提问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脏病理学检查诊断,药物治疗因类型而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类及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炎:

    多见于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明显症状,较重者可有乏力、黄疸、腹痛、皮肤瘙痒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尤其是γ-球蛋白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等。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主要影响中年女性。其发病与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胆管上皮细胞有关,导致胆管进行性破坏。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瘙痒、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是其重要的血清学特征。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男性多见。病因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胆管的炎症和纤维化,导致胆管狭窄。临床表现有乏力、黄疸、腹痛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升高,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可发现胆管呈串珠样改变等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各自相对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需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

    自身抗体检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抗线粒体抗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关抗体等,不同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分型诊断。

    生化指标: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常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为主,免疫球蛋白尤其是γ-球蛋白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常明显升高。

    肝脏病理学检查:肝组织活检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肝组织的炎症、坏死、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结合免疫组化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药物,通过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来减轻肝脏炎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主要使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它可以改善胆汁淤积,延缓病情进展。对于病情较重或对熊去氧胆酸反应不佳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等药物。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处理,如出现胆管狭窄可考虑内镜或手术治疗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严格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进行调整,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迟缓等,需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

    老年患者: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评估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感染风险等。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妊娠期患者:对于育龄期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妊娠期的管理较为复杂。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在妊娠期需要密切监测病情,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部分药物在妊娠期使用需要权衡利弊,因为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而病情控制不佳又可能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妊娠期也需要密切观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分娩后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