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2025年09月30日 20:59:36
病情描述: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医生回答(1)
  • 胡信群
    胡信群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症状、尿量;体位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并取舒适体位;给氧护理,依缺氧程度选合适方式给氧;用药护理,关注利尿剂使用时电解质及血管扩张剂使用时血压;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基础护理,做好皮肤、口腔护理;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指导及疾病知识指导,如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避免诱因等。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频率、体位,有无咳嗽、咳痰,痰液的颜色、量等。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如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情况也能反映肺部淤血等情况,若出现粉红色泡沫痰则提示病情较为危重。

    尿量观察: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尿量减少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表现之一,通过观察尿量可了解肾脏灌注情况,一般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ml以上,若尿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存在肾功能受损或循环血量不足等情况。

    体位护理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半卧位或端坐位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对于年长儿或成人,可抬高床头30°-60°,下肢下垂;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适当调整体位,以患者舒适且能减轻呼吸困难为准,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导致压疮等问题。

    给氧护理

    氧疗方式:根据患者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一般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高流量吸氧,氧流量通常为6-8L/min,通过给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氧流量的调节,避免氧流量过大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同时,可采用湿化瓶湿化氧气,防止干燥的氧气刺激呼吸道。

    用药护理

    利尿剂使用:常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电解质变化。利尿剂可导致钾离子丢失等电解质紊乱,需定期监测血钾、钠等电解质水平,对于年长儿及成人要注意观察有无乏力、心律失常等低钾表现,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也需密切关注电解质情况,必要时补充钾盐。

    血管扩张剂使用:如硝酸甘油等,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滴速,密切监测血压。血管扩张剂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用过程中血压下降过快可能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所以要准确调节滴速,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

    心理护理

    情绪安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病情严重而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安抚。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亲切的态度、适当的语言和肢体接触缓解其紧张情绪,可通过讲故事、玩简单游戏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对于年长儿及成人,要耐心解释病情,介绍治疗的有效性,增强其治疗信心。

    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尤其是对于婴幼儿皮肤娇嫩,更要注意避免皮肤破损。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每日进行2-3次口腔护理,对于不能自行漱口的患者,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等,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限制液体摄入量。一般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5g,严重心力衰竭时应少于2g,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且符合其生长发育需求,同时要根据患者尿量等情况合理控制液体入量。

    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例如,告知患者避免劳累、感染、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指导家属如何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患者的家属,要详细讲解照顾患儿的注意事项,包括日常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确保患者出院后能正确自我管理,减少急性心力衰竭的复发。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