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会传染吗问
急性乙型肝炎会传染吗
-
急性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儿童感染易慢性化,成人多数可清除病毒但也有明显症状,特殊病史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重,需了解传播途径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健康。
一、急性乙型肝炎的传染性
急性乙型肝炎是会传染的,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一)血液传播方面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在过去医疗条件不够完善时,曾有因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而感染急性乙型肝炎的情况。现在由于对献血员严格筛查乙肝病毒标志物,这种通过输血传播的情况已大幅减少,但仍需警惕。例如,在一些医疗技术不发达、筛查不规范的地区或过去的特定医疗场景中,曾发生过相关感染事件。从科学研究角度,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当健康人的伤口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时,病毒就有可能侵入人体导致感染。
2.破损皮肤黏膜传播:如果皮肤或黏膜有破损,接触到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比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时,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过这些物品,健康人再次使用就有感染风险。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可以在体外存活一定时间,当带有病毒的污染物接触到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就为病毒入侵创造了条件。
(二)母婴传播方面
1.宫内传播: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怀孕过程中,有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虽然宫内传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例如,通过胎盘屏障等途径,病毒可以从母亲体内传递给胎儿。相关研究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约有一定比例会在宫内感染乙肝病毒。
2.围生期传播:这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而被感染。据统计,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如不进行乙肝免疫预防,约有40%-60%会感染乙肝病毒;进行乙肝免疫预防后,感染率可显著降低,但仍有一定比例可能发生围生期感染。
(三)性传播方面
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感染急性乙型肝炎的风险较高。因为在性接触过程中,含有乙肝病毒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可通过黏膜等途径进入对方体内。研究发现,在乙肝病毒高流行地区,性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性伴侣中一方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时,另一方感染风险明显增加。
二、不同人群感染急性乙型肝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能更容易慢性化。例如,新生儿期感染乙肝病毒,约90%会发展为慢性携带状态;婴幼儿期感染,也有相当比例会慢性化。对于儿童,应做好母婴阻断工作,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是预防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措施。同时,要避免儿童接触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如不共用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个人物品等。
(二)成人人群
成人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多数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成人感染后也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高危行为,如避免无防护的性接触,在医疗操作中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及血制品接触等。如果怀疑有乙肝病毒暴露,应及时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患有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进展可能更快。对于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防护,避免接触乙肝病毒。一旦怀疑感染,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评估,因为基础疾病的存在可能影响乙肝的治疗和预后。
总之,急性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了解其传播途径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非常重要,以降低感染风险和保障健康。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