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检查问
尿路感染的检查
-
尿路感染的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学、影像学及其他检查。尿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可辅助判断;尿培养明确病原菌,尿涂片镜检细菌可初步发现细菌;超声检查了解泌尿系统解剖结构,静脉肾盂造影助于发现复杂病变;血常规可反映炎症反应。
一、尿常规检查
1.白细胞:
意义:尿液中白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正常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若白细胞计数升高,结合患者症状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有感染。例如,在成年女性中,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尿常规中白细胞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于儿童,尿路感染时尿常规白细胞也会增多,且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尿常规检查是早期发现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2.红细胞:
意义:部分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中可出现红细胞,提示可能存在尿路黏膜的损伤。如急性膀胱炎患者,可能会有少量红细胞出现,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
3.亚硝酸盐:
意义:大肠埃希菌等可以将尿液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所以亚硝酸盐阳性对尿路感染有辅助诊断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亚硝酸盐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尿路感染,因为有些细菌不具备还原硝酸盐的能力,或者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时间不足等情况可能导致亚硝酸盐检测假阴性。例如,女性如果留取尿液标本不规范,可能影响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
二、尿细菌学检查
1.尿培养
意义:尿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对于指导抗生素的选用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时,考虑为尿路感染;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老年人,即使菌落计数在10-10CFU/ml之间,结合临床症状也可能考虑尿路感染。在留取尿培养标本时,对于女性要注意清洁外阴,男性要翻开包皮清洁尿道口,以避免标本污染。儿童留取尿标本时更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标本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
2.尿涂片镜检细菌
意义:可以初步快速发现细菌,一般取清洁中段尿涂片革兰染色,油镜下每视野≥1个细菌,提示尿路感染。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但不如尿培养准确,因为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不过对于急诊快速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有一定帮助。例如,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可通过尿涂片镜检细菌初步判断是否为尿路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意义:对于怀疑尿路感染的患者,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如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大小、有无结石、梗阻等情况。例如,肾盂积水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梗阻,而尿路梗阻是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儿童尿路感染患者,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是否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情况,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这些畸形会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成年女性如果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超声检查也有助于发现是否有泌尿系统结石等异常情况。
2.静脉肾盂造影
意义:对于一些复杂的尿路感染患者,如反复发作、怀疑有泌尿系统解剖异常等情况时可考虑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的结构,包括肾盂、肾盏、输尿管等的形态,有助于发现如肾结核、泌尿系统结石、先天性畸形等病变。但静脉肾盂造影有一定的辐射性,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儿童进行检查时需要考虑辐射剂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孕妇则要严格评估辐射风险。
四、其他检查
1.血常规
意义:急性尿路感染时,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对于全身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如高热、寒战等,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例如,严重的肾盂肾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显著增高;而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血常规可能不一定有典型的白细胞升高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