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会死掉吗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会死掉吗

2025年10月09日 13:10:13
病情描述: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会死掉吗

医生回答(1)
  • 马为
    马为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一定病死率,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大、有严重基础病史等预后差,发病早期及时开通血管、规范药物治疗等可改善预后,若未及时有效治疗长期预后不佳,通过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及规范二级预防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影响预后的因素

    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相对来说预后可能更差一些。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心脏本身的储备功能下降,而且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都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使得病死率相对较高。例如,有研究显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均高于中青年患者。

    基础病史方面:若患者本身有严重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心肌的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不利于心肌梗死的恢复,增加死亡风险;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体的代谢废物排泄、电解质平衡等难以维持正常,也会使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预后变差,病死率升高。

    发病后的治疗时机与治疗措施方面:如果能够在发病早期及时开通血管(如通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手段),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那么患者的预后会较好,病死率降低。反之,如果就诊延迟,错过了最佳的再灌注治疗时机,心肌坏死范围扩大,心功能受损严重,病死率就会明显升高。另外,规范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等)、β受体阻滞剂等,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不规范的药物治疗也会影响预后,增加死亡风险。

    一般来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短期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预后也可能不佳,存在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的风险。总体而言,通过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规范的二级预防等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