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发室性早搏是什么意思问
频发室性早搏是什么意思
-
频发室性早搏是指心室每分钟提前激动发作≥5次,其发生机制与心室肌细胞兴奋性增高等有关,受年龄、性别影响不大,生活方式及病史是相关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多样,主要靠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
一、发生机制
正常心脏的电活动由窦房结主导,窦房结产生的电冲动按顺序传导至心房、房室结、心室,引起心脏的有序收缩和舒张。而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室肌细胞的兴奋性增高,或者折返机制等导致心室提前激动。例如,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出现异位起搏点,引发室性早搏;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时,也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促使室性早搏发生。
二、相关影响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也可能出现室性早搏,但相对成年人发生率较低。随着年龄增长,一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性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病理性改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会使成年人发生室性早搏的风险增加。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频发室性早搏的几率上升。
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在没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情况下,男女发生频发室性早搏的总体发病率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定的心脏疾病状态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一些与激素相关的心脏疾病情况,可能在性别上有一定的差异体现,但总体不是导致频发室性早搏的决定性性别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成分会对心脏产生刺激,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和正常代谢,增加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风险。过度劳累、长期精神紧张、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也容易诱发室性早搏。
病史方面: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等情况)、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存在异常,心肌细胞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此外,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心脏跳动频率,也可能引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很多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感到心悸、心脏“停跳感”,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乏力等不适。但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早搏的频发程度不一定完全成正比,有些患者虽然早搏频发,但可能自我感觉症状不明显,而有些患者早搏次数不多却感觉症状较明显。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以明确早搏的起源部位、形态等特征,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能更全面地记录患者24小时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准确统计早搏的发生次数、分布规律等,有助于明确是否为频发室性早搏以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