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怎么办问
心悸怎么办
-
心悸原因多样,分生理性和病理性,有非药物缓解方法如休息调整和呼吸调节,心悸频繁发作伴其他不适或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出现心悸有各自注意要点,需明确原因针对性治疗。
一、明确心悸原因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其原因多样。生理性因素包括剧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一般去除诱因后可缓解。病理性因素涉及多种情况,如心血管疾病,像冠心病、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心力衰竭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悸;还有贫血,由于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心脏需加快跳动来代偿,也会出现心悸症状;此外,发热、低血糖等也可能引发心悸。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1.休息调整
一般人群: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运动或紧张活动,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坐下或躺下休息,放松身心,通常短时间内可使心悸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儿童:让儿童保持平静,避免哭闹等情绪激动,可轻轻安抚,使其处于安静状态,减少机体耗氧,缓解心悸。
2.呼吸调节
一般人群:采用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重复几次,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轻心悸。例如,每次吸气持续3-5秒,呼气同样持续3-5秒,进行5-10次。
老年人:老年人进行呼吸调节时要注意动作缓慢,避免因过快深呼吸导致头晕等不适,可选择坐在椅子上,背靠椅背,进行平稳的深呼吸。
三、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心悸频繁发作,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黑矇、晕厥等其他不适症状,或者心悸持续不缓解,无论何种人群都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心脏等),并进一步安排相关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血常规等,以明确心悸的具体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医生会根据具体心律失常类型进行相应处理;若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悸,会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儿童:儿童心悸需格外重视,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家长要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哭闹不安、精神状态差等情况。儿童心悸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等较为严重的疾病引起,所以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心悸,应尽快带其到儿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悸可能提示多种严重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老年人出现心悸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血压变化、是否有基础疾病加重的表现等。同时,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要如实向医生告知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以便医生全面考虑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