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问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
病毒性心肌炎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如柯萨奇病毒B组等,发病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侵犯和免疫反应介导,轻症可无明显或有轻微非特异性表现,重症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等及前驱病毒感染症状,诊断依据有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病毒学检查等,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抗病毒,儿童发病急骤需密切监测,成人有基础病史者需谨慎评估并定期复查。
一、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病毒可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细胞受损、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
二、病因
主要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B组(如B1-B6型)、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最为常见。
三、发病机制
1.病毒直接侵犯: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肌,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及溶解。
2.免疫反应介导: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细胞被激活,产生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进一步加重心肌组织的炎症损伤,形成免疫反应介导的心肌损伤。
四、临床表现
1.轻症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心悸、胸闷、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常易被忽视。
2.重症表现:病情较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或猝死。前驱症状多表现为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类似“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五、诊断依据
1.病史: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
2.症状与体征: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心肌受累相关表现,或可闻及心律失常相关体征。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或cTnT)等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病毒学检查:可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积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强调充分休息,减少心脏负荷,利于心肌修复。
2.对症支持治疗:针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如出现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可根据情况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3.抗病毒治疗:部分病毒感染早期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但需严格把握用药时机和适应证。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发病可能更为急骤,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成人患者:有基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者需更谨慎评估病情,注意休息,定期复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电图等,以动态了解心肌恢复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