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喝酒后血压降低怎么回事

喝酒后血压降低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09日 14:16:14
病情描述:

喝酒后血压降低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童嘉毅
    童嘉毅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向他提问

    酒精会通过血管扩张作用致血压降低、对交感神经产生抑制致血压降低、通过利尿使血容量变化致血压降低,且不同个体喝酒后血压降低情况存在差异,包括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如老年人、肾脏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在饮酒后血压变化各有特点。

    一、血管扩张作用导致血压降低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血管扩张会使外周血管阻力减小,从而引起血压下降。例如,有研究发现,健康人单次饮酒后,体内乙醛水平升高,可观察到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不同个体对酒精引起血管扩张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与遗传因素等有关,比如某些人群体内参与酒精代谢的酶活性不同,会影响乙醛的生成量,进而影响血管扩张的程度和血压变化。

    二、交感神经抑制因素

    酒精还可能对交感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酒精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后,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兴奋作用减弱,导致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饮酒后交感神经抑制相对较为明显,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酒精对交感神经的影响机制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特别注意酒精对儿童心血管系统的潜在不良影响。在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如本身存在交感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饮酒后交感神经抑制可能会使血压过度降低,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三、血容量变化相关

    饮酒后,酒精具有利尿作用,会使肾脏排尿增加,导致机体血容量减少。血容量减少会使心脏输出到外周血管的血液量相对减少,进而引起血压降低。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肾脏功能有所减退,对酒精利尿作用的敏感性可能与年轻人不同,饮酒后血容量减少更明显,血压降低的幅度可能相对较大。而且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等问题,血容量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更为显著,所以老年人饮酒后更需关注血压变化情况。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饮酒后血容量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更为复杂,需要谨慎对待饮酒行为,因为肾脏疾病患者本身的水盐代谢调节就存在异常,酒精引起的利尿可能会进一步打乱水盐平衡,影响血压稳定。

    四、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个体喝酒后血压降低的情况存在差异。性别方面,一般男性和女性对酒精的代谢及对血压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者可能会出现耐受性,其喝酒后血压降低的反应可能与偶尔饮酒者不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在饮酒后血压降低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因为高血压患者本身血压调节机制可能存在异常,饮酒后血压的异常波动可能导致病情不稳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饮酒量甚至避免饮酒。例如,本身患有高血压且平时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饮酒后血压降低可能会使血压在短时间内过度波动,增加脑供血不足等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