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冠心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冠心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2025年10月09日 12:36:30
病情描述:

冠心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医生回答(1)
  • 张定国
    张定国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类型,不同类型症状有别,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术),各治疗方法有其特点及适用情况、注意事项等。

    一、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不同类型冠心病症状有所差异。

    稳定性心绞痛:通常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饱食、寒冷等情况下诱发,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内侧等,一般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以年龄为例,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稳定性心绞痛,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从生活方式看,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不稳定性心绞痛: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时也可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缓解效果可能不如稳定性心绞痛。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患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这与女性激素变化有关;有冠心病家族病史的人群,自身患病风险也会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程度更剧烈,呈压榨性剧痛,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甚至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表现。有吸烟史的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二、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需谨慎使用;氯吡格雷也是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选用。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对于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减慢心率。患有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禁用;糖尿病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掩盖低血糖症状,需特别注意。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青光眼患者禁用。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技术将球囊送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血管,必要时放置支架。对于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能迅速开通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但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等药物,且有再狭窄的可能;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需要更充分的术前评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搭桥术”,是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等血管,搭建一条旁路,使血液绕过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区域,到达缺血的心肌。该手术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等情况,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于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考虑。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