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与心梗有何不同问
心衰与心梗有何不同
-
心衰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致心排血量不足,发病机制涉神经内分泌激活等,不同年龄病因、表现有别,诊断靠多手段,治疗分一般、药物、器械等;心梗是冠脉急性缺血缺氧致心肌坏死,发病机制与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有关,不同年龄表现、诊断及治疗有差异,治疗需尽快恢复血供等。
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不同年龄心梗发病情况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男性心梗发病风险通常高于女性;有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或病史者,心梗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临床表现
心衰: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头晕、心慌等;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水肿(可表现为下肢水肿、胸水、腹水等);全心衰竭则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竭的表现。不同年龄心衰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心衰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心衰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
心梗: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不同年龄心梗患者症状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心梗症状可能不典型,无痛性心梗较为常见;女性心梗时胸痛等典型症状可能不明显,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其他表现。
诊断方法
心衰: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常用检查有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50%,心衰时多降低)、脑钠肽(BNP)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等。不同年龄心衰患者诊断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心衰诊断需结合儿童心血管系统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心梗:主要依靠心电图(特征性的ST段抬高、T波倒置、病理性Q波等改变)、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等,肌钙蛋白是诊断心梗的重要指标,发病后3-4小时即可升高)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梗的金标准,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治疗原则
心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休息、限盐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器械治疗(如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不同年龄心衰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和器械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儿童心衰治疗需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心梗: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如溶栓治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维持心脏功能、处理并发症。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12小时内有适应证的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使血管尽快再通,改善预后。不同年龄心梗患者治疗方案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老年人在治疗时需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