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怎么引起的问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怎么引起的
-
血栓性栓子包括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年龄、手术、制动等因素相关,有特定形成过程及可致肺动脉栓塞)和心房颤动相关血栓(因心房失有效收缩致血流淤滞形成,老年等人群风险高),其他栓子有脂肪栓子(长骨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挫伤致,儿童长骨骨折也有风险)和空气栓子(静脉穿刺、人工气胸、减压病等致,特殊职业人群需注意操作规范)。
一、血栓性栓子
1.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血液流变学等方面会发生变化,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相对减慢等,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例如,老年人长期卧床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手术因素:尤其是骨科、妇产科等大手术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减少,静脉血流淤滞。手术创伤还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一般来说,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据相关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达40%-60%。
制动因素:长期卧床、偏瘫、乘坐长途飞机或汽车长时间静坐等情况,都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例如,乘坐长途飞机连续静坐超过4小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明显增加。
形成过程:静脉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当这些因素存在时,血小板会在损伤的血管内皮处黏附、聚集,同时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若部分脱落就会成为肺动脉栓塞的栓子,通常以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最为常见。
2.心房颤动相关血栓
发病机制: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导致心房内血流淤滞。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左心房耳部。据统计,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每年发生率约为5%左右,其中大部分血栓若脱落可导致肺动脉栓塞等外周动脉栓塞事件。
人群特点:老年人群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如果没有规范抗凝治疗,发生肺动脉栓塞相关栓子的风险显著增加。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在某些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也可能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差异,但总体上主要还是与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房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二、其他栓子
1.脂肪栓子
常见来源:多发生于长骨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挫伤时。例如,股骨骨折患者,骨折端的脂肪滴可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随着血流到达肺动脉,引起脂肪栓塞。脂肪栓子可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儿童长骨骨折相对成人发生脂肪栓塞的风险可能因骨骼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长骨骨折是主要来源。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等一般与脂肪栓子形成无直接关联,但骨折等创伤是关键因素。
2.空气栓子
产生情况:多发生于静脉穿刺、人工气胸、潜水员病(减压病)等情况。例如,静脉穿刺时如果操作不当,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潜水员从高压环境快速上升到常压环境时,体内溶解的氮气形成气泡,可进入血管成为空气栓子。空气栓子进入肺动脉后,会阻塞血管,影响肺循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潜水员等特殊职业人群需要严格遵守潜水操作规程,以避免减压病导致空气栓子形成。在静脉穿刺等医疗操作中,医护人员要规范操作,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