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报告怎么看问
动态血压报告怎么看
-
动态血压报告查看需关注基本参数(监测时间、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范围及意义)、血压波动情况(昼夜节律、变异系数)、血压测量次数、异常血压事件(高血压发作次数、低血压事件),基本参数中不同监测时长影响血压波动判断,各时段血压值可助判波动状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等相关,变异系数大不利血管;测量次数足才准,异常血压事件多需调整方案或警惕风险。
基本参数
监测时间:了解动态血压监测持续的时长,一般常见的是24小时监测,不同的监测时长反映的血压波动情况有所不同。例如,24小时监测能更全面地涵盖人体日间和夜间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监测时间不足可能会遗漏关键的血压异常时段。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正常范围:24小时平均收缩压应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日间(通常指6:00-22:00)平均收缩压小于135mmHg,舒张压小于85mmHg;夜间(22:00-次日6:00)平均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70mmHg。
意义:通过对比不同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可以判断血压在不同时间的波动状态。比如,某些高血压患者可能仅在夜间出现血压升高,若仅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可能会被忽视,而动态血压监测能发现这种情况。对于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变化,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动态血压监测能更精准地评估其血压情况。
血压波动情况
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情况下,血压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即夜间血压较日间降低,称为“杓型血压”。如果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于10%,则称为“非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多见于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如心、脑、肾损害)的患者,这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非杓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这种异常节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血压变异系数:反映血压在监测期间的波动程度。变异系数越大,提示血压波动越明显。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增加血管内皮损伤的风险,对于存在动脉硬化的人群,这种波动可能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
血压测量次数
每小时测量次数:动态血压监测仪会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血压测量,常见的间隔有15分钟、20分钟或30分钟一次等。测量次数足够才能准确反映血压的动态变化。如果测量次数过少,可能会错过一些短暂的血压升高或降低情况。例如,对于怀疑有阵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更频繁的测量次数来捕捉到发作时的血压变化。
异常血压事件
高血压发作次数:记录在监测期间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次数。如果高血压发作次数较多,提示血压控制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高血压发作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年轻人出现频繁的高血压发作,需要排查是否存在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老年人频繁发作则要警惕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低血压事件:记录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的次数。低血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对于本身有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低血压可能会加重脑缺血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较差,更容易出现低血压事件,动态血压监测能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