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怎么采集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怎么采集

2025年10月09日 09:29:27
病情描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怎么采集

医生回答(1)
  • 马为
    马为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需注意采血时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抗生素使用前)、部位及方法(外周静脉采血,选合适部位,每次采2-3套含需氧瓶和厌氧瓶,成人10-20ml/套,儿童按体重调整),特殊情况(已用抗生素、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儿童患者)需特殊处理,标本要尽快送实验室,2小时内送达,否则室温不超24小时或4℃不超5天保存,运送避震荡。

    一、采血时机

    发热初期或高峰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往往伴有发热症状,在发热初期或体温处于高峰期时采血,此时菌血症相对活跃,更有利于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例如,研究表明,在患者体温开始上升但尚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采血,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抗生素使用前:如果患者已经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应尽量在下次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以避免抗生素对血中病原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影响血培养结果。

    二、采血部位及方法

    外周静脉采血

    部位选择:通常选择肘部静脉等外周较大的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对于儿童患者,可选择头皮静脉等外周静脉。要注意避免在输液、输血的同侧肢体采血,如果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应在停止输液至少1小时后再采血,若病情紧急无法停止输液,则应尽量在对侧肢体采血,且告知实验室正在输液的情况,以便实验室人员综合判断血培养结果。

    采血方法:一般每次采血需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每套包括需氧瓶和厌氧瓶。成人每次每套血培养标本的采血体积通常为10-20ml,儿童可根据体重适当调整,一般每公斤体重采血0.5-1ml。采血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先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采血部位皮肤,待干后进行穿刺采血,采血过程中要避免污染。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已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即使患者已经使用过抗生素,仍需尽可能采集血培养标本。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在采血前短时间内使用了抗生素,或者感染病原体的释放有一定的间歇性,仍有检出病原菌的可能。此时,实验室人员会根据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时间等信息,综合分析血培养结果。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这类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相对较低,可能需要增加采血的次数和血量。一般建议在24小时内采集3-5套血培养标本,每套标本的采血体积也可适当增加,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的机会。因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感染情况较为复杂,病原菌的分布可能不太均匀,多部位、多次数采血有助于发现病原菌。

    儿童患者: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采集时要更加注意无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儿童不配合导致污染。采血时可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尽量缩短采血时间,减轻儿童的不适。同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准确控制采血的体积,确保血培养标本的质量。例如,对于婴儿患者,采血时要轻柔操作,可选择合适的小口径采血针,减少对婴儿的刺激。

    四、血培养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运送:血培养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一般要求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应将标本置于室温下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应将标本置于4℃环境下,但保存时间也不应超过5天,因为过长时间的保存可能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

    保存:血培养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剧烈震荡。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尽快进行培养,以保证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培养,需将标本妥善保存于合适的环境中,等待培养操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