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又痛又痒怎么办问
耳朵又痛又痒怎么办
-
耳朵又痛又痒可能由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感染、外耳道异物、急性中耳炎等原因引起,不同原因有相应表现和应对措施,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需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避免接触过敏原、清洁干燥外耳道、正确取出异物、合理使用药物等。
一、可能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外耳道湿疹
原因:多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如食物、化妆品、药物等)有关,外耳道局部潮湿也易诱发。
表现:耳朵瘙痒明显,可伴有烧灼感,急性湿疹有密集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可有渗出、结痂等,慢性湿疹则表现为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等。
应对:首先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需根据年龄等情况谨慎选择,儿童等特殊人群更需注意),若有渗出,可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
(二)外耳道真菌感染
原因:多因外耳道进水、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导致外耳道潮湿,利于真菌生长繁殖。
表现:耳朵奇痒,一般无明显疼痛,可有耳内闷胀感、听力下降等,检查可见外耳道有菌丝、痂皮等。
应对:清除外耳道内的痂皮和分泌物,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局部涂抹克霉唑乳膏等,严重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但需谨慎评估。
(三)外耳道异物
原因:儿童常见,如小昆虫、豆类、小珠子等误入外耳道;成人也可能因挖耳时将棉签头等异物遗留在外耳道。
表现:异物较小且未接触鼓膜时可能仅有耳内瘙痒感,异物较大或接触鼓膜时可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应对:对于昆虫类异物,可先用油类(如甘油、香油等)滴入外耳道将昆虫淹死,再取出;对于非生物性异物,可使用耵聍钩等工具小心取出,儿童等特殊人群需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
(四)急性中耳炎
原因:多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至中耳,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儿童咽鼓管短、宽、直,易诱发感染。
表现:除了耳朵疼痛外,早期可能有耳内瘙痒感,随后出现明显耳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发热等症状。
应对: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选择,同时可使用苯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疼痛,但鼓膜穿孔后禁用。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耳朵又痛又痒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给儿童使用成人的药物。比如外耳道湿疹时,选择乳膏要考虑儿童皮肤娇嫩,尽量选择温和、低刺激的药物,且涂抹时要轻柔。对于外耳道异物,儿童往往不能准确表述病情,家长发现儿童频繁抓耳等异常表现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异物长时间在外耳道导致感染等更严重后果。
(二)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病情。如果是外耳道真菌感染,老年人可能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关注药物可能对全身状况的影响,比如是否有肝肾功能影响等。如果是外耳道湿疹,要考虑老年人皮肤干燥等特点,在保湿等方面要给予更多关注,同时积极寻找可能的过敏原,如饮食、接触的物品等。
(三)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出现耳朵又痛又痒时,要格外留意可能的过敏原。在寻找病因过程中,要详细回忆近期接触的物质,包括食物、化妆品、接触的植物等。在治疗时,使用药物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加重的药物,如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要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加重表现如局部红肿加剧、瘙痒更明显等要及时停药并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