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会导致血压升高吗问
饥饿会导致血压升高吗
-
饥饿会对血压产生影响,短期饥饿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交感神经兴奋、RAAS激活)、代谢因素影响致血压升高;长期饥饿会致慢性应激等,对一般人群、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影响不同,应保持规律饮食,老年人要注重饮食规律营养均衡及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要规律进食、遵医嘱调整药物并遵循低盐低脂等饮食原则来避免饥饿致血压升高。
一、短期饥饿对血压的影响机制及相关研究
1.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水平下降,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使得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有研究通过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短期饥饿模拟,发现饥饿状态下受试者的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也会被激活。饥饿引起的血容量减少等因素会促使肾脏分泌肾素增加,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进一步升高血压。
2.代谢因素的影响
饥饿时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游离脂肪酸可能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受损,进而使血压升高。一些研究观察到在饥饿状态下,患者的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提示游离脂肪酸在饥饿引起血压升高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介导作用。
二、长期饥饿对血压的影响及相关人群差异
1.对一般人群长期饥饿的影响
长期饥饿会导致身体处于慢性应激状态,除了神经内分泌系统持续激活外,还可能引起代谢紊乱的长期存在。例如,长期饥饿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对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群进行随访,发现这类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饮食人群。
2.特殊人群的差异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对于血压的调节能力减弱。长期饥饿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更为显著。老年人在饥饿状态下,血压波动可能更大,且更容易出现血压难以控制的情况。因为老年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饥饿引起的神经内分泌激活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更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范围。
高血压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在饥饿状态下,血压更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一方面,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饥饿引起的血管收缩等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的负担;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对饥饿的应激反应可能与健康人有所不同,更容易导致血压的显著升高。
三、避免饥饿导致血压升高的建议
1.保持规律饮食
对于一般人群,应保持一日三餐的规律进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稳定,从而减少饥饿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代谢功能的不良影响,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
2.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应更加注重饮食的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可以适当增加餐次,保证在两餐之间有适量的健康零食,如无糖酸奶、少量坚果等,以避免长时间饥饿。同时,老年人在饥饿相关血压变化的监测上应更加频繁,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应及时调整饮食或就医。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除了要规律进食外,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以更好地应对饥饿可能引起的血压波动。并且,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要遵循低盐、低脂等原则,配合规律进食,维持血压的稳定。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