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引起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

引起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

2025年10月09日 14:55:30
病情描述:

引起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

医生回答(1)
  • 童嘉毅
    童嘉毅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向他提问

    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冠心病相关、心室颤动、严重电解质紊乱。冠心病是常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人、男性绝经后等患冠心病风险高,长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及不规范治疗会增加风险;心室颤动也是重要原因,心肌病等可引发,不同心肌病好发年龄不同,长期酗酒等生活方式及病情未控的心肌病患者易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中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常见,儿童先天性疾病、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等易出现,长期腹泻等生活方式及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人群易发生。

    一、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冠心病相关

    冠心病是引起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可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使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引发心搏骤停。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脂质沉积等病变,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几率,从而使心搏骤停因冠心病引发的风险上升;男性在绝经前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低于女性,但绝经后风险显著增加,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而男性随着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更容易罹患冠心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肥胖等都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冠心病发生心搏骤停的可能性。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随意停药等,会使病情控制不佳,也会大大提高心搏骤停的发生风险。

    二、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也是引起心搏骤停的重要原因。心室颤动是指心室肌发生快速、无序的颤动,心室失去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许多心脏疾病都可引发心室颤动,例如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这些心肌病会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心肌容易发生电生理紊乱,从而引发心室颤动。在年龄上,不同类型心肌病好发年龄有所不同,扩张型心肌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多见于中年男性;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在青少年时期就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可能导致酒精性心肌病,进而增加心室颤动发生心搏骤停的风险。有心肌病病史的患者,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是心室颤动及心搏骤停的高危人群。

    三、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严重电解质紊乱

    严重电解质紊乱也可引起心搏骤停,其中以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较为常见。当发生严重低钾血症时,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自律性改变等,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进而导致心搏骤停;严重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降低,可使心肌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传导性降低,也容易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搏骤停。在年龄方面,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电解质代谢异常疾病,可能会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在患有肾脏疾病、长期使用利尿剂等情况下,更易出现低钾或高钾血症等严重电解质紊乱情况,从而增加心搏骤停风险。生活方式上,长期腹泻、呕吐等导致电解质大量丢失,或者不合理使用利尿剂等药物,都可能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是严重电解质紊乱的高发人群,需要密切关注电解质情况以预防心搏骤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