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到底是怎么回事问
冠心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等的心脏病,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影响有关,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是危险因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控制基础疾病预防,定期体检早期发现。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多种危险因素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例如,高血脂(如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逐渐形成粥样斑块。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有利于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等,增加冠心病风险。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也容易导致血管病变。
斑块对血管的影响:随着粥样斑块不断增大,会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心肌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相应增加供血,就会引发心绞痛等症状。如果斑块破裂,会在局部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就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使相应部位的心肌坏死。
常见症状
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常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部等。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缓解。例如,一位50岁左右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男性,在快走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5分钟后缓解,就要考虑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
心肌梗死:症状较心绞痛更严重,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表现。比如一位60岁有吸烟史的男性,突然出现持续剧烈胸痛,伴有大汗淋漓,经休息和用药不能缓解,就需高度怀疑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肥胖、高血脂等问题,增加冠心病风险。长期精神压力大,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过量饮酒会损伤心肌和血管,增加冠心病发病几率。
基础疾病:除了前面提到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肥胖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也相对较高。
预防与早期发现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的摄取。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对血管的持续损伤,限制酒精摄入量。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低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高血脂患者要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一般高危人群应低于2.6mmol/L,极高危人群低于1.8mmol/L;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早期发现: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例如,4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进行心血管方面的筛查。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45岁男性,更应加强监测。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