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看心电图问
心肌缺血看心电图
-
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有一定诊断价值,常表现为ST段改变(如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和T波改变(如T波低平、倒置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常见类型有ST-T改变型(不同人群ST段压低、T波倒置意义不同)和缺血性J波相关型(需结合具体情境分析);但有局限性,不典型时需进一步检查,如动态心电图监测、负荷心电图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儿童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一、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常表现出特定的特征。ST段改变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当发生心肌缺血时,缺血部位的心肌复极异常,可出现ST段压低,一般认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具有临床意义;另外,T波改变也较为常见,心肌缺血时可能出现T波低平、倒置等改变。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的异常表现可能更为常见;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电图表现,但心肌缺血的基本心电图特征与男性类似;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心肌缺血的风险增加,心电图上出现异常改变的几率也相对较高;有冠心病家族史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人群,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可能更具特征性,且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二、心肌缺血心电图的常见类型
(一)ST-T改变型
1.ST段压低: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人若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结合胸痛等症状需考虑心肌缺血可能;老年人本身冠状动脉弹性下降,ST段压低更要重视,可能提示存在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女性在非经期等情况下出现ST段压低,要排除激素波动等因素干扰后判断是否为心肌缺血。有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ST段压低可能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
2.T波倒置:在不同性别中,男性T波倒置可能更多与冠状动脉狭窄等结构性病变相关,女性T波倒置除了结构性病变外,还需考虑微血管性心绞痛等情况。年龄较大且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T波倒置可能是高血压导致心肌肥厚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
(二)缺血性J波相关型
某些情况下心肌缺血可能伴随J波改变,不过相对ST-T改变来说,其临床意义的判断需要结合具体临床情境,不同人群中J波与心肌缺血的关联程度有所不同,需要综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三、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局限性及进一步检查
虽然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也存在局限性。例如,部分心肌缺血可能是间歇性发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能无法捕捉到发作时的异常;一些年轻、体型较瘦的人群,心电图的基线波动可能影响对心肌缺血改变的准确判断。当心电图怀疑心肌缺血但表现不典型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捕捉到短暂发作的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还可以进行负荷心电图试验,如运动负荷试验,让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人群在运动状态下观察心电图变化,对于生活方式较规律、能进行运动的人群较为适用;对于一些诊断困难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它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能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等,不同人群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进一步检查方法。对于儿童患者,一般较少首先考虑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但如果有可疑症状,也可进行心电图检查,不过儿童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需要儿科医生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