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依据问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依据
-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有不同年龄性别表现差异及体征表现;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心导管检查及心室造影等;需排除感染、代谢性、遗传性等其他继发性心肌病。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
不同年龄与性别的表现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多见。起病缓慢,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最初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进而可发展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随后可出现食欲缺乏、腹胀、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心悸、乏力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等情况。
生活方式相关影响:长期劳累、感染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病情,使症状更明显。例如,有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更早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2.体征方面
一般体征: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音低钝,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呈奔马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体征。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
常见表现:可见多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ST-T改变,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左心室肥大,严重者可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等。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出现上述类似的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等情况。
2.胸部X线检查
影像表现:心影明显扩大,呈普大型,心胸比大于0.5。肺血管纹理增多、模糊,严重时可出现肺淤血、肺水肿表现。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心影扩大的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可观察到心影的明显增大。
3.超声心动图检查
关键指标及意义:是诊断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见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左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EF)降低,短轴缩短率(FS)下降。通过超声心动图还可排除其他继发性心肌病,如缺血性心肌病等。在儿童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同样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4.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
优势及表现: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心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发现心肌水肿、纤维化等改变,对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其对心肌病变的显示比超声心动图更为敏感,尤其在早期心肌病变的检测方面有一定优势。
5.心导管检查及心室造影
检查情况: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房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增高,心搏量、心脏指数减低。心室造影可见心室腔扩大,室壁运动减弱,造影剂排空延迟。目前该检查已较少作为首选检查,但在一些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仍有一定价值。
三、排除其他继发性心肌病
1.病因排查
感染因素:需排除病毒性心肌炎等感染后导致的继发性心肌病。例如,近期有病毒感染病史(如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的患者,要注意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通过病毒学检查等排除感染后心肌病的可能。
代谢性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心肌病变,需进行相关代谢指标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以排除代谢性心肌病导致的类似表现。
遗传性因素:虽然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部分有遗传因素,但也需排除其他遗传性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等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鉴别。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