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诊断要点问
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诊断要点
-
急性化脓性心包炎需从病史采集、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综合诊断,病史采集要问感染史和基础疾病史;症状有高热等全身症状及胸痛、呼吸困难等心包炎相关症状;体征有早期心包摩擦音、大量积液时的心包积液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等,血培养及心包穿刺液检查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可辅助诊断,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检查中的表现和注意事项有差异。
基础疾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感染蔓延,免疫缺陷患者更容易遭受细菌侵袭引发心包感染。
症状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多有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伴有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对发热的耐受和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发热表现更明显且易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
心包炎相关症状:胸痛是常见症状,疼痛可位于心前区,呈尖锐性,与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有关,卧位时加重,前倾坐位时减轻;还可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受压,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程度可因积液量和积液增长速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表现。
体征检查
心包摩擦音:早期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呈抓刮样粗糙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明显,坐位前倾、深吸气时更易听到,这是急性心包炎的重要体征之一,但随着心包积液量增加,摩擦音可消失。
心包积液征: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烧瓶形,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听诊时心音遥远;还可出现奇脉,即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恢复原状,奇脉的发生与心包积液导致心室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见核左移现象,反映机体存在细菌感染性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相对成人偏高。
血培养:若患者有败血症倾向或怀疑血行感染,血培养可能阳性,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为后续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采血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且需多次采血提高阳性率。
心包穿刺液检查:心包穿刺抽出脓性液体是诊断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重要依据,穿刺液涂片染色可找到细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有助于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穿刺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引起医源性感染,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穿刺时的操作难度和风险可能不同,儿童因心包腔相对较小等因素操作需更谨慎。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样,心缘各弓界限消失,卧位时心底部增宽,肺纹理可正常或有肺淤血表现,X线检查可初步提示心包积液情况,但对于少量心包积液可能不敏感,不同年龄患者心影大小的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心影相对成人比例可能不同。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简单、可靠的方法,可明确心包积液的量和分布情况,还能观察心脏的运动情况,可见心包腔内无回声区,通过测量积液量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超声心动图对各年龄患者均适用,且无辐射,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CT及MRI检查:CT检查可清晰显示心包积液的量和部位,以及心包的增厚情况等;MRI检查对心包积液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还能更好地评估心肌的情况,但一般在超声心动图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对于儿童患者,CT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MRI检查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合进行。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