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率和心率有什么区别问
脉率和心率有什么区别
-
脉率是动脉搏动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60-100次/分钟,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正常成人安静时也是60-100次/分钟,也受多种因素影响。脉率常用桡动脉等部位测量,心率主要通过心脏听诊区或心电图测量。正常时脉率和心率基本相等,异常时可能有差异,两者测量部位、影响因素细节、临床意义等有不同,儿童和女性在不同阶段脉率心率有各自特点。
一、定义与概念
脉率:指动脉搏动的频率,通常可以通过触摸手腕部的桡动脉或颈部的颈动脉等动脉来感知,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脉率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运动时身体代谢增加,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心脏会加快射血,从而导致脉率增快;情绪激动时,如紧张、兴奋等,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也会使脉率升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脉率相对成人更快,新生儿脉率可达120~140次/分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脉率也可能有变化,妊娠期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因素,脉率会比非孕期略有升高。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由窦房结发起冲动来控制心脏的跳动节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60~100次/分钟。心率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像运动时,身体肌肉活动需要更多能量,心脏需要加速泵血来满足需求,心率就会加快;睡眠时,身体代谢减缓,心率也会相应减慢。不同年龄人群心率有差异,儿童心率比成人快,婴儿心率可达110~130次/分钟,年龄越小心率通常越快;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减退等原因,心率可能会相对偏慢,但一般也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率可能会出现异常,要么过快要么过慢。
二、测量部位与方法
脉率测量部位:常用的有桡动脉,位置在手腕掌侧横纹上方、桡骨茎突内侧。测量时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轻按在桡动脉处,感受搏动次数。另外还有颈动脉,位于颈部气管两侧,测量时需注意不要同时按压两侧颈动脉,以免影响脑部供血。对于儿童,还可以选择颞动脉、股动脉等部位测量。
心率测量部位:主要是心脏听诊区,一般在心尖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用听诊器听取心音来计数,也可以通过心电图等检查仪器来精确测量心率。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能够准确获取心率数值,还可以发现心率失常等情况。
三、两者关系与差异
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基本相等的,因为心脏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引起动脉搏动,所以脉率反映了心率的搏动次数。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存在心律失常时,脉率和心率可能会出现差异,例如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收缩不协调,心室收缩不规则,会出现脉搏短绌现象,即脉率小于心率,这是因为部分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过少,不足以引起外周动脉搏动。
差异:测量部位不同,脉率通过动脉搏动测量,心率通过心脏跳动来测量;影响因素的细节有所不同,虽然都受运动、情绪等影响,但具体机制和表现略有差异,像运动时脉率增快主要是动脉相应搏动增强,而心率增快是心脏本身跳动加快;临床意义方面,某些情况下脉率异常可能反映心率的问题,而通过心电图等检查发现的心率异常可能需要结合脉率表现来综合判断病情,比如心律失常时脉率和心率的不同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很重要。对于儿童,由于心脏和血管发育特点,脉率和心率的变化特点与成人有区别,需要特别关注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范围差异以及异常情况的判断;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脉率和心率的变化也有其自身特点,在孕期、经期等要注意监测和对比正常范围。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