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扁桃体癌和扁桃体炎问
怎么区分扁桃体癌和扁桃体炎
-
扁桃体炎与扁桃体癌在发病情况、症状表现、检查手段及结果上有差异。扁桃体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常见,多由感染引起,经规范治疗病程短;扁桃体癌发病多在40-60岁,男性多见,与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症状持续加重。体格检查上扁桃体炎扁桃体充血、脓性分泌物易拭去、淋巴结轻度压痛,扁桃体癌有新生物、质地硬、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影像学检查扁桃体炎周围组织轻度水肿、淋巴结轻度增大,扁桃体癌有占位病变、侵犯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扁桃体炎是炎性细胞浸润无肿瘤细胞,扁桃体癌可见癌细胞。可通过综合评估区分两者,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一、发病情况与人群差异
扁桃体炎: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相对更为常见,多由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或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通常有明确的感染诱因,比如劳累、受凉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一般经过规范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可较快好转,病程相对较短。
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上,经常熬夜、缺乏锻炼、接触较多病原体等情况可能增加患扁桃体炎的风险。
扁桃体癌: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有关,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大量吸烟、酗酒)的人群以及有HPV感染史等情况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症状表现区别
扁桃体炎:
局部症状主要有咽痛,吞咽时疼痛往往加重,可伴有扁桃体红肿,表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附着,有时会感觉扁桃体有异物感等。全身症状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不过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会逐渐减轻,通常1-2周左右可基本恢复。
不同年龄儿童患扁桃体炎时症状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可能还会因扁桃体肿大影响呼吸,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情况,但一般去除病因并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扁桃体癌:
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可能仅有咽部不适、异物感,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咽痛,且疼痛逐渐加重,可放射至耳部,还可能有吞咽困难,这是因为肿瘤逐渐增大阻塞咽部导致。患者还可能出现痰中带血,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所致,病情晚期可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而且扁桃体癌的症状不会随普通的抗炎等对症治疗而缓解,会持续进展加重。
三、检查手段及结果差异
体格检查:
扁桃体炎:扁桃体呈充血状态,表面脓性分泌物较易拭去,扁桃体质地一般无明显变硬,颈部淋巴结可能有轻度肿大,且压痛相对明显。
扁桃体癌:扁桃体可能有新生物,表面不光滑,呈菜花状或溃疡状等,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颈部淋巴结可能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且质地较硬、活动度差。
影像学检查:
扁桃体炎:颈部超声等检查可能显示扁桃体周围组织轻度水肿,淋巴结轻度增大,结构多正常。
扁桃体癌:CT或MRI检查可发现扁桃体区域有占位性病变,病变边界不清,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如咽旁间隙等,颈部淋巴结可发现有转移病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形态异常等。
病理检查:
扁桃体炎:病理检查可见扁桃体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无肿瘤细胞。
扁桃体癌:病理检查可明确看到癌细胞,是区分两者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等检查,能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包括发病情况、症状表现、检查结果等,来准确区分扁桃体癌和扁桃体炎。如果出现咽部不适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