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判断心绞痛

如何判断心绞痛

2025年10月09日 17:00:19
病情描述:

如何判断心绞痛

医生回答(1)
  • 褚明
    褚明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心绞痛有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及相关特点,发作时患者有特定体征,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冠状动脉造影等,不同人群心绞痛有不同特点,老年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易有胃肠道症状且心电图可能不典型,糖尿病患者易有无痛性心肌缺血。

    一、症状表现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通常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二、发作时的体征

    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通常表现为ST段压低≥0.1mV,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所谓“伪改善”)。T波改变虽然对反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不如ST段压低,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变化,也有助于诊断。

    心电图负荷试验: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可增加心脏负担以激发心肌缺血。运动方式主要有分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运动至患者出现心绞痛或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时停止,记录运动前、中、后心电图,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表现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动态心电图监测: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图(Holter),可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可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照。患者自觉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诊断心绞痛的重要依据。

    2.放射性核素检查

    心肌灌注显像:常用的药物有201T1或99mTc-MIBI。静息时心肌灌注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在心绞痛发作时显示缺损,休息后恢复者,为心肌缺血部位。

    心肌代谢显像:利用心肌对显像剂的摄取情况来反映心肌细胞的活性及代谢状态,更能早期、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的情况。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50%具有诊断意义,狭窄≥70%-75%会严重影响心肌供血。

    四、不同人群心绞痛的特点

    1.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胸闷、气短,甚至仅感疲倦、乏力等,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痛觉神经敏感性降低等因素导致。

    2.女性人群:女性心绞痛发作时可能除了胸痛外,还容易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且有些女性的心电图改变可能不如男性典型,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疼痛症状可能不明显,更容易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