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和胎动有什么区别问
胎心和胎动有什么区别
-
胎心是胎儿心脏跳动产生的声音,需借助医疗设备感知,其节律频率是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的关键指标,受胎儿自身、孕妇身体等多因素影响;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躯体活动,孕妇自身可感知,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健康的重要方法,受胎儿睡眠周期、孕妇活动等多因素影响,二者在孕期监测中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躯体活动,使孕妇感觉到的动作。一般在妊娠18~20周左右孕妇开始能感知到胎动,这是胎儿在宫内活动的表现,是胎儿存活的良好迹象。胎动的产生是胎儿肢体运动、躯干转动等引起的,比如胎儿伸手、踢腿等动作都会导致胎动。
感知方式与时间
胎心:通常需要借助医疗设备来感知,如在孕期产检时,医生会用多普勒胎心仪等仪器听到胎心音。一般在妊娠12周左右,用多普勒胎心仪可探测到胎心;妊娠18~20周用一般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心。不同孕周胎心的感知难度和清晰度不同,早期需要专业设备才能准确监测到。对于孕妇自身而言,一般不能直接感知到胎心,除非是非常敏感的孕妇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有模糊感觉,但不准确。
胎动:孕妇自身可以感知到,随着孕周增加,胎动会逐渐明显。妊娠早期的胎动比较轻微,孕妇可能感觉像肠道蠕动等;到妊娠中期,胎动会变得越来越有力且频繁,孕妇能明显感觉到胎儿在宫内的各种活动,比如拳打脚踢等动作。不同孕妇感知胎动的时间可能略有差异,但一般在18周左右开始能较为明显感知。
临床意义
胎心:胎心的节律和频率是评估胎儿在宫内是否缺氧、发育是否正常的关键指标。例如,胎心持续低于110次/分钟或高于160次/分钟,可能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窘迫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理。通过持续监测胎心,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在宫内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保障胎儿健康。对于有妊娠期合并症的孕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胎心监测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胎盘血流,进而影响胎儿供氧,导致胎心异常。
胎动: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孕妇可以通过数胎动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况。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胎动有一定的规律和频率,如12小时胎动次数应在30次以上。如果胎动突然减少或增多,可能提示胎儿在宫内出现了问题,比如缺氧、胎盘功能异常等。对于高龄孕妇、有妊娠期糖尿病等特殊情况的孕妇,更需要密切关注胎动情况,因为这些孕妇的胎儿发生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影响胎盘的物质交换,从而影响胎儿,通过胎动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的异常变化。
影响因素
胎心:胎儿自身的状况、孕妇的身体状况等都会影响胎心。胎儿活动时,胎心可能会暂时增快;孕妇的身体状况如发热、服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影响胎心,比如孕妇发热时,母体体温升高会传导给胎儿,导致胎心增快。此外,胎盘功能、脐带情况等也与胎心密切相关,如脐带绕颈可能导致胎心供血不足,引起胎心异常。对于有既往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如曾经有过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此次妊娠中胎心监测需要更加严密,因为再次出现问题的风险可能增加。
胎动:胎儿的睡眠周期、孕妇的活动、体位、情绪等都会影响胎动。胎儿有自己的睡眠-觉醒周期,在睡眠周期内胎动会减少;孕妇活动量较大时,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活动,比如孕妇剧烈运动后,胎儿可能会因为受到刺激而胎动增加或减少;孕妇的体位也会影响胎动,如左侧卧位可能更有利于胎儿供氧,使胎动相对正常,而仰卧位可能会影响胎盘血流,导致胎动异常;孕妇的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会通过神经传导影响胎儿,导致胎动发生变化。对于双胎妊娠的孕妇,由于两个胎儿在宫内的活动相互影响,胎动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需要更仔细地监测和评估。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