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何谓癔病

何谓癔病

2025年10月10日 10:30:34
病情描述:

何谓癔病

医生回答(1)
  • 徐顺生
    徐顺生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癔病是由精神因素作用于具有易感人格基础个体引发涵盖分离性障碍与转换性障碍的精神障碍,病因有心理社会因素及具情感丰富等特点的人格基础,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病变依典型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治疗含心理治疗与药物辅助,儿童需关注心理发育等非药物干预、女性要重情绪管理等、成人需剖析干预心理社会因素建健康应对方式。

    一、定义

    癔病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具有易感人格基础个体引发的精神障碍,主要涵盖分离性障碍与转换性障碍。分离性障碍表现为意识、记忆、身份、感知觉等方面的分离症状,例如情感爆发(突发情绪失控、大哭大笑等)、遗忘(对重要事件部分或完全遗忘)、身份识别障碍(出现双重或多重人格等);转换性障碍是将心理冲突转化为躯体症状,如运动障碍(肢体瘫痪、震颤等)、感觉障碍(失明、失聪等)。

    二、病因机制

    1.心理社会因素: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婚姻变故等)、长期心理冲突(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可成为发病诱因,个体通过躯体或精神症状来应对内心冲突。2.人格基础:具有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幻想倾向等特点的人格者易患癔病,此类人群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暗示影响。

    三、诊断要点

    需排除脑部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等器质性病变,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如突发的分离或转换症状)、详细病史(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及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临床诊断需遵循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四、治疗原则

    1.心理治疗:常用暗示治疗(通过语言或行为暗示引导症状缓解)、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并纠正不良认知与行为模式)、精神分析治疗(探寻潜意识冲突根源)等。2.药物辅助:根据症状可辅助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但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关注其心理发育状况,避免成人不当暗示,通过游戏、心理支持等非药物方式干预,重视家庭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女性:因情绪易波动,需注重情绪管理与心理支持,在面临生活事件时应给予更多心理疏导。-成人:需重视对心理社会因素的剖析与干预,帮助其建立健康应对方式,减少癔病复发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