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培养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自己的心理健康

2025年10月10日 12:31:21
病情描述:

如何培养自己的心理健康

医生回答(1)
  • 徐晔
    徐晔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保持规律作息以让身体生物钟正常运行助力心理健康,开展适度运动通过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注重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积极参与社交互动缓解孤独感与压力,学会识别压力源用合适方法应对,出现负面情绪时运用认知重构或写日记等心理调适方法。

    一、保持规律作息

    维持固定的睡眠时间与起床时间至关重要,成年人通常建议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长,充足睡眠可稳定情绪与提升认知功能。儿童青少年的睡眠需求因年龄而异,学龄儿童需10~14小时,青少年则为8~10小时,规律作息能让身体生物钟正常运行,助力心理健康维护。

    二、开展适度运动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皆可。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不同年龄段运动方式与强度有别,儿童可选择跳绳、踢球等趣味性运动,老年人适宜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间可分段安排,每次以20分钟左右为佳。

    三、注重合理饮食

    需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等,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取。例如,富含维生素B的全麦面包、瘦肉等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Omega-3脂肪酸丰富的鱼类对大脑健康有益。不同年龄人群饮食需求不同,儿童要均衡营养以促进生长发育并维护心理,老年人需低盐低脂以防心血管疾病影响心理。

    四、积极参与社交互动

    要积极投身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面对面交流或线上互动。社交支持可缓解孤独感与压力,儿童需家长和同伴互动以促进社交技能发展,成年人可通过参加兴趣小组拓展社交圈,老年人可多参与社区活动保持社交活跃。

    五、学会压力管理

    要善于识别压力源,采用合适方法应对,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深呼吸时可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重复几次能快速平静情绪;冥想可每天花10~15分钟专注当下,减轻焦虑。不同人群压力管理方式可调整,儿童可通过游戏缓解学习压力,职场人士可通过时间管理优化工作压力。

    六、运用心理调适方法

    当出现负面情绪时,可采用认知重构,识别消极思维并转换为积极合理的思维,例如把“我肯定做不好”换成“我可以尝试,即使有困难也能学习”;还可通过写日记记录情绪与想法,梳理内心感受。儿童可在家长引导下用绘画等方式表达情绪,青少年可通过写日记反思成长中的心理变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