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宝宝分离焦虑症问
什么是宝宝分离焦虑症
-
宝宝分离焦虑症是婴幼儿与熟悉照料者分离时出现过度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现象,6-8个月开始出现,14-18个月达高峰,3岁后渐减部分持续更久。原因有发育因素(认知局限致对分离不安)和环境变化因素(环境变化让宝宝不安)。表现为情绪上大哭大闹难平复,行为上紧抱照料者不放、拒绝进食失眠等。照料者要温和坚定分离并按时返回给予安抚,托儿所等机构要营造温馨安全环境助宝宝适应分离,早产儿适应分离需更长时间及更细致引导。
发生的原因
发育因素:从认知发育角度看,此阶段宝宝开始能区分熟悉和陌生的人,有了客体永久性概念,知道照料者离开后还会回来,但仍会因对分离的不安而产生焦虑。比如宝宝能意识到妈妈离开房间,但还不能完全理解妈妈只是暂时离开,这种认知上的局限可能导致分离焦虑的产生。
环境变化因素:当宝宝所处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更换照料者、初次上托儿所等,会让宝宝感到不安,从而引发分离焦虑。例如宝宝一直由妈妈照顾,突然换成奶奶照顾,宝宝可能不适应而出现分离焦虑症状。
表现形式
情绪表现:分离时会大哭大闹、极度不安,有的宝宝可能长时间哭泣,情绪难以平复。比如宝宝看到父母准备离开,立刻大哭,并且不管怎么安抚都难以停止哭泣。
行为表现:可能会紧紧抱住照料者不放,不让其离开。有的宝宝还可能出现拒绝进食、失眠等情况。例如宝宝在父母要离开时,紧紧抱住父母的腿,拒绝让父母出门,并且在父母离开后可能出现夜晚睡眠不安稳、白天食欲下降等表现。
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对于照料者:要温和且坚定地与宝宝分离,比如离开时明确告知宝宝自己会回来,并且按时回来,让宝宝建立起对分离的信任。同时,在与宝宝短暂分离后重新团聚时,要给予宝宝充分的安抚和关注,让宝宝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对于低龄宝宝,如6-12个月的宝宝,重新团聚时可以通过拥抱、轻柔的言语安抚等方式让宝宝情绪稳定。
对于托儿所等机构:要为宝宝营造温馨、安全的环境,让宝宝逐渐适应与父母的分离。可以通过让宝宝逐步接触托儿所环境,先从短时间停留开始,慢慢增加分离时间,帮助宝宝适应集体生活。比如先让宝宝在托儿所待1个小时,然后逐渐增加到2个小时等,同时托儿所的工作人员要对宝宝有足够的耐心和关爱,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由于其发育可能相对更不成熟,在应对分离焦虑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分离,照料者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给予更多的安抚和耐心引导。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