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问
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
-
先判断伤情,评估意识、呼吸和出血情况,然后现场制动,骨折部位用合适材料固定,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搬运方法,如脊柱骨折用硬板担架平托,非脊柱骨折选合适方式,最后尽快转送医并交代情况。
一、判断伤情
1.评估意识和呼吸:首先快速判断伤者的意识状态,观察其是否清醒、有无反应。同时留意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困难等情况,若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观察面色、呼吸频率等,婴儿正常呼吸频率约为30-40次/分钟,幼儿约为20-30次/分钟,若明显异于正常范围需高度重视。
2.检查出血情况:查看骨折部位是否有出血,若有出血,应先进行止血处理。可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伤口较小的毛细血管出血,可用清洁纱布等按压止血;若为较大血管出血,需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或使用止血带等,但使用止血带时要注意记录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0-15分钟,避免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导致坏死。
二、现场制动
1.骨折部位固定:
目的:避免骨折断端移动,防止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减轻疼痛。
方法:可使用木板、树枝、充气夹板等作为固定材料。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如小腿骨折,固定范围应包括膝关节和踝关节。对于儿童,固定材料要选择合适,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固定时要注意衬垫骨折部位与固定材料之间的皮肤,防止压迫性损伤。例如用木板固定小腿骨折时,木板长度应从大腿中部至脚跟,在小腿内外侧分别放置木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松紧度以能插入1-2指为宜。
三、搬运伤者
1.搬运方法选择:
脊柱骨折搬运:对于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者,必须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防止脊髓损伤加重。应使用硬板担架,将伤者平托至担架上,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一人抱头、一人抬腿的错误搬运方法。对于儿童,由于其脊柱生理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搬运时更要格外小心,确保脊柱稳定。
其他骨折搬运:对于非脊柱骨折的伤者,可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如上肢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悬吊后搬运,下肢骨折可采用搀扶、背负等方法,但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避免晃动加重损伤。
四、及时就医
1.尽快转送:在完成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伤者转送医。途中要尽量保持伤者体位稳定,继续观察伤者的意识、呼吸、出血等情况,如有变化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儿童,转送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因环境温度过低导致不适或病情变化。同时,要向医院接诊人员详细交代伤者的受伤过程、现场急救措施等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后续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