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

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

2025年10月10日 09:54:18
病情描述:

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

医生回答(1)
  • 熊蠡茗
    熊蠡茗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先判断伤情,评估意识、呼吸和出血情况,然后现场制动,骨折部位用合适材料固定,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搬运方法,如脊柱骨折用硬板担架平托,非脊柱骨折选合适方式,最后尽快转送医并交代情况。

    一、判断伤情

    1.评估意识和呼吸:首先快速判断伤者的意识状态,观察其是否清醒、有无反应。同时留意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困难等情况,若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观察面色、呼吸频率等,婴儿正常呼吸频率约为30-40次/分钟,幼儿约为20-30次/分钟,若明显异于正常范围需高度重视。

    2.检查出血情况:查看骨折部位是否有出血,若有出血,应先进行止血处理。可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伤口较小的毛细血管出血,可用清洁纱布等按压止血;若为较大血管出血,需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或使用止血带等,但使用止血带时要注意记录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0-15分钟,避免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导致坏死。

    二、现场制动

    1.骨折部位固定:

    目的:避免骨折断端移动,防止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减轻疼痛。

    方法:可使用木板、树枝、充气夹板等作为固定材料。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如小腿骨折,固定范围应包括膝关节和踝关节。对于儿童,固定材料要选择合适,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固定时要注意衬垫骨折部位与固定材料之间的皮肤,防止压迫性损伤。例如用木板固定小腿骨折时,木板长度应从大腿中部至脚跟,在小腿内外侧分别放置木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松紧度以能插入1-2指为宜。

    三、搬运伤者

    1.搬运方法选择:

    脊柱骨折搬运:对于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者,必须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防止脊髓损伤加重。应使用硬板担架,将伤者平托至担架上,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一人抱头、一人抬腿的错误搬运方法。对于儿童,由于其脊柱生理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搬运时更要格外小心,确保脊柱稳定。

    其他骨折搬运:对于非脊柱骨折的伤者,可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如上肢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悬吊后搬运,下肢骨折可采用搀扶、背负等方法,但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避免晃动加重损伤。

    四、及时就医

    1.尽快转送:在完成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伤者转送医。途中要尽量保持伤者体位稳定,继续观察伤者的意识、呼吸、出血等情况,如有变化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儿童,转送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因环境温度过低导致不适或病情变化。同时,要向医院接诊人员详细交代伤者的受伤过程、现场急救措施等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后续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