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后天精神分裂症遗传吗

后天精神分裂症遗传吗

2025年10月10日 20:14:21
病情描述:

后天精神分裂症遗传吗

医生回答(1)
  • 徐晔
    徐晔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后天精神分裂症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具重要作用,同卵双生子患病概率高于异卵双生子,环境因素如孕期母亲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压力等影响发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也有影响,环境因素起关键触发或调节作用。

    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

    大量遗传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亲属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显著增高。例如,同卵双生子中一方患精神分裂症,另一方患病的概率约为40%-60%;而异卵双生子中一方患病,另一方患病概率约为10%左右。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不是唯一因素。其遗传机制涉及多个基因的微小效应累加,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在后天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孕期母亲的感染、营养不良、遭受重大精神刺激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增加后代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即使有遗传易感性,如果没有不利环境因素的触发,发病风险会降低。比如,有精神分裂症遗传背景的个体,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在相对稳定、没有重大不良生活事件刺激的环境中,发病的概率可能低于有相同遗传背景但经历较多不良环境因素的个体。

    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壮年发病,一般男性发病年龄通常比女性略早。在后天精神分裂症中,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环境压力等因素不同,例如青少年时期面临学业、社交等压力,成年后面临职业、婚姻等压力,这些不同阶段的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影响发病。

    性别:虽然总体上男女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差异不是特别显著,但在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上可能存在差异。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其体内激素水平等变化可能会影响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对发病的影响程度。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睡眠不足、缺乏规律运动、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等,可能会通过影响身体的生理状态,与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增加后天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等生理功能,对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更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

    病史:如果个体有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史等,可能会影响其神经生物学基础,进而与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影响后天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比如有焦虑障碍等病史的个体,其神经内分泌等功能可能已经存在一定异常,再加上遗传易感性,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会增加。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天精神分裂症也不例外,遗传因素是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但环境因素也起到关键的触发或调节作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