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中医是如何理解腹泻的

中医是如何理解腹泻的

2025年10月10日 19:54:30
病情描述:

中医是如何理解腹泻的

医生回答(1)
  • 张子谦
    张子谦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中医认为腹泻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病因包括感受外邪(寒湿、湿热之邪侵袭致脾运化失常引发腹泻)、饮食所伤(食滞胃肠致脾胃升降失调引发)、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致脾胃功能紊乱引发)、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或后天因素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引发),病机是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肠道分清泌浊及传导功能失司,不同病因致不同病理变化但均影响脾胃运化和肠道传导功能引发腹泻。

    一、病因方面

    1.感受外邪

    寒湿之邪:若人体外感寒湿之邪,如久居湿地、淋雨等,寒湿之邪侵袭人体,困阻脾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清浊不分,从而引发腹泻。例如,在寒冷潮湿的季节,人体易受寒湿之邪侵袭而出现腹泻症状,其特点常为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伴有腹痛肠鸣等表现。

    湿热之邪:外感湿热之邪,如夏季暑湿较重时,湿热之邪内蕴中焦,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传导失常,出现腹泻。这种情况导致的腹泻,大便多为泄泻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等。

    2.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或不洁食物等,均可损伤脾胃。如过多食用油腻食物,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导致食滞胃肠,脾胃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引起腹泻。常见症状有腹痛腹胀,泻后痛减,大便臭如败卵等。

    3.情志失调

    长期的情志不舒,如焦虑、抑郁等,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运化失常,进而出现腹泻。这种因情志失调引起的腹泻,往往伴有情绪的异常表现,如胁肋胀痛、嗳气食少等。

    4.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调、劳倦过度等,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内生,清浊不分,引发腹泻。此类腹泻多为慢性腹泻,病程较长,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伴有神疲乏力、倦怠懒言等症状。

    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若有饮食不节等情况,更容易出现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女性若长期情志不舒,也较易因肝郁乘脾而出现腹泻;有慢性病史、长期消耗性疾病的人群,身体正气不足,脾胃功能易受影响,引发腹泻。

    二、病机方面

    总的病机是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具体来说,无论是哪种病因引起的腹泻,最终都导致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失常,水湿等病理产物不能正常代谢,从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质地改变等腹泻表现。例如,寒湿之邪致病,是寒湿困脾,脾阳不运,水湿下注;湿热之邪致病,是湿热蕴结肠道,肠道传导失职;饮食所伤致病,是食滞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情志失调致病,是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胃运化失常;脾胃虚弱致病,是脾胃运化无力,水湿内生等。不同的病因导致不同的病理变化,但最终都影响脾胃的运化和肠道的传导功能,引发腹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