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糖尿病引起的坏疽指什么

糖尿病引起的坏疽指什么

2025年10月10日 18:04:19
病情描述:

糖尿病引起的坏疽指什么

医生回答(1)
  • 赵艳艳
    赵艳艳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糖尿病引起的坏疽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病变致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病变致足部反复损伤感染;临床表现有干性坏疽(足部干燥皱缩、黑色、分界清)和湿性坏疽(足部肿胀湿润、有分泌物、恶臭、分界不清、进展快);治疗需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感染,严重需手术;预防要控制“三血”、检查足部、选合适鞋袜、清洁足部、特殊人群加强护理等。

    一、发病机制

    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血液供应。例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得足部等部位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组织缺血缺氧,为坏疽的发生奠定基础。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进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血管病变相对更易发生且进展较快。

    神经病变:糖尿病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患者足部的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足部的创伤、温度变化等,如足部被异物刺伤却不自知,或者足部处于过热或过冷环境中而不能察觉,从而使足部反复受到损伤,进而引发感染,最终导致坏疽。性别方面,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对足部护理的关注度可能不同,女性相对更细心一些,但这并不能改变神经病变导致坏疽的机制。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血糖、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有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神经病变往往更严重,发生坏疽的风险也更高。

    二、临床表现

    干性坏疽:多见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供血不足的情况。足部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病变进展相对缓慢,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色泽改变等。

    湿性坏疽:常发生在有神经病变合并感染的患者。足部肿胀、湿润,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引起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三、治疗与预防

    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合理范围,这是基础治疗。对于血管病变,可根据情况采用改善循环的药物等治疗,如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等。对于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的坏疽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截肢等。

    预防: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每天要检查足部,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破损、红肿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到挤压和摩擦。保持足部清洁,定期用温水清洗,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对于有神经病变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足部受伤,如避免赤足行走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加强足部护理;女性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鞋子时要考虑到足部的舒适情况;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的患者要戒烟,以减少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有较长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和相关的血管、神经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