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问
社交恐惧症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
-
社交恐惧症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其以社交或表演场合强烈恐惧焦虑为主要表现,受心理、神经生物学等因素影响,诊断依据症状病程等,干预有非药物的认知行为疗法等及可能的药物辅助,儿童青少年需家长老师引导,成年人靠自身调节配合心理治疗来改善。
一、疾病定义与归属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对社交或表演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焦虑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它主要影响个体的心理层面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精神病通常指精神分裂症等具有严重认知、情感、行为紊乱且脱离现实等更严重精神功能障碍的疾病,而社交恐惧症主要是在社交情境下出现过度的恐惧和回避行为,其发病机制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等有关,更多地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理解和干预。
二、发病相关因素及影响
心理因素:个体的成长经历中如曾有过严重的社交创伤经历(例如在社交场合被嘲笑、批评等)可能增加患社交恐惧症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在早期社交互动中缺乏良好的引导和积极体验,可能为日后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埋下隐患;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对他人评价过度敏感,也容易受社交恐惧影响。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在社交中更易关注他人看法,一定程度上可能使社交恐惧症在女性中的表现和发生率有一定特点,但这并非绝对,不同生活方式下个体的心理状态差异也会影响社交恐惧症的发展。
神经生物学因素: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如杏仁核等存在功能异常。杏仁核在情绪加工,尤其是恐惧情绪加工中起重要作用,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杏仁核对社交相关刺激的反应过度敏感,导致在社交情境下过度激活恐惧情绪。遗传因素方面,有家族史的个体患社交恐惧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遗传可能影响个体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使个体更易出现对社交恐惧相关的神经生理反应。
三、诊断与干预
诊断:医生会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程等进行诊断。患者通常会在社交或表演场合出现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可伴有心悸、手抖、出汗等躯体症状,并且这种恐惧和回避行为持续存在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等。
干预:非药物干预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有效方法。例如暴露疗法,让患者逐渐面对恐惧的社交情境,通过反复暴露来减轻恐惧反应;认知重建帮助患者改变对社交情境的不合理认知。对于一些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会辅助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不是主要的首选方式,且药物使用需在专业医生评估下进行。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正确引导非常重要,营造积极的社交环境,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健康的社交认知和行为模式。对于成年人,自身的心理调节配合专业的心理治疗是改善社交恐惧症的关键,要认识到社交恐惧是可以通过合理干预得到改善的,逐渐克服对社交情境的过度恐惧,恢复正常的社交功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