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问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
- 
                                                                        
                        
骨折急救包括判断伤情、现场急救处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判断伤情要快速评估整体情况及骨折初步信息,现场急救处理各环节需根据不同年龄等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操作,遵循快速准确有效原则以减少骨折对患者进一步伤害并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
1.判断伤情
首先要快速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是否有大出血、呼吸循环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评估重点略有不同,例如儿童骨折后可能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细致地检查;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等特殊生理状态下,骨折评估也需综合考虑。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骨折后的伤情判断要结合其基础病情况,避免遗漏因骨折引发的基础病加重的因素。
同时要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初步信息,通过视诊观察骨折部位是否有畸形、肿胀、出血等情况,触诊感知骨折处的压痛、异常活动等,还可借助简单的肢体活动检查来初步判断骨折的大致情况。
2.现场急救处理
止血:如果骨折部位有出血,应及时止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按压在出血部位进行包扎。对于较大的动脉出血,在加压包扎的同时,可使用止血带,但要注意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止血带1-2分钟,避免长时间止血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不同年龄患者止血带使用需特别注意,儿童血管较细,更易受损,使用止血带时压力要适中;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止血方式可能需要调整。
包扎:使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布料对伤口进行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和再损伤。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保护作用。对于骨折处的包扎,可借助夹板等固定材料一起包扎,固定骨折端,减少骨折断端的移动。
固定: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板等作为固定材料,将骨折的肢体与相邻的未受伤肢体固定在一起,也可将骨折肢体固定在身体上。固定的范围应包括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例如上肢骨折固定时要包括肘关节和肩关节,下肢骨折固定时要包括膝关节和髋关节。固定要牢固,但不宜过紧,要保证肢体的血液循环。对于儿童骨折,固定材料的选择和固定的松紧度要更加轻柔,避免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
搬运:在完成初步的止血、包扎、固定后,要将患者安全搬运至医院。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身体平稳,避免骨折部位的进一步移动。对于脊柱骨折的患者,搬运时要保持患者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可采用硬板担架搬运,禁止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错误搬运方式,防止脊髓损伤加重。不同年龄患者搬运时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脊柱等骨骼肌肉系统发育不完善,搬运时更需轻柔规范。
总之,骨折急救要遵循快速、准确、有效的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急救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骨折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为后续的医疗救治创造良好条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